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多元化轉型任重道遠 “代加工廠”富士康如何突圍?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7 23:25:41

目前來看,富士康的轉型之路并不輕松。進入富士康體系的夏普被越來越多人認為正在蛻變為一個低端品牌。

另外,工業富聯從上市伊始便飽受估值過高的爭議。始終令外界好奇的是,將工業互聯網嵌入公司名稱的工業富聯,究竟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是一家代加工廠?

專家表示,未來,富士康在轉型方面需要逐漸拋棄代工模式,在研發和核心技術人員等方面下足功夫。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胥帥    

從白手起家到坐擁百億美元的資產,外界眼中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總是給人一種“鐵腕”印象。

郭臺銘以嚴厲著稱,說走就走,說干就干以及思維速度很快更是他的風格。這導致身邊的人曾表示,跟著他做事很累。

正是得益于郭臺銘在商業上的進取,鴻海不僅成為iPhone最大的代工廠,同時還聲名遠播。

不過,輿論關于鴻海的兩個問題卻始終縈繞——“血汗工廠”的指責以及通過廉價勞動力獲得利潤的“代工廠”帽子。

對此,郭臺銘很是介意,他希望鴻海可以向高科技企業轉型。在過去的幾年中,鴻海連續對多家消費電子公司進行了投資參股,并不斷對創新企業進行投資,甚至打包一部分資產以工業富聯的名稱登陸A股。

郭臺銘曾在2018年股東會中表示,5年內不會退休,因為集團轉型未來5年是關鍵,他再度承諾股東,鴻海股價要達到新臺幣200元的目標。

不過目前鴻海的股價僅為90元新臺幣上下,集團依舊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

從“代加工廠”到多元化布局

郭臺銘于1973年開始創業,于中國臺灣創辦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后轉做模具加工,拿下蘋果電腦機殼的訂單,成為鴻海“發家”的轉折點。隨后,郭臺銘于1988年來深圳開廠、辦公司,富士康也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崛起,確立了代工廠的全球霸主地位。

經過30余年的發展,在2018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郭臺銘表示:“我們旗下的富士康出口占整個中國大陸份額的3.9%,進口則占到3.6%。”

雖然掌舵著全球最大的代工廠,但近年來郭臺銘一直試圖實現傳統智能手機業務以外的多元化發展,并降低對蘋果的依賴。郭臺銘希望,富士康可以向高科技企業轉型。

在過去的幾年中,鴻海連續對多家消費電子公司進行了投資參股。2016年5月,富智康以3.5億美元從微軟收購諾基亞功能機業務及相關資產;同年8月,鴻海完成對夏普的收購,斥資約253億元人民幣獲得夏普66.07%股份。

2017年,鴻海精密旗下子公司富泰華以人民幣逾10億元,取得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權約766.65萬股,持股比約1.19%;2018年2月鴻海精密戰略投資小鵬汽車3億元,獲得2.94%的股份。

此外,鴻海也在不斷對創新企業進行投資。2015~2018年,鴻海以1.9億美元投資了美圖秀秀、2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44億元人民幣投資創新工場、1.25億美元投資Tink Lab、1.2億美元投資Face++等。

不僅如此,鴻海甚至還大手筆投資參與了半導體設計制造。

2018年8月,珠海市政府辦公室曾在官網披露,珠海市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于8月16日上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富士康將立足于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面向工業互聯網、8K+5G、AI等新世代高性能芯片的應用需求。

事實上,早在2017年,富士康背后的鴻海集團就已經重組了S次集團,專攻半導體。根據DIGITIMES報告,鴻海S次集團業務規劃,包括半導體制造、芯片設計、軟件、存儲設備。

2018年,富士康還打包一部分資產,以工業富聯的名稱登陸A股。

郭臺銘在2018年曾表示,從現在起到2020年,公司有許多工作要做,以適應行業的新現實。

“未來三年,我們有許多工作要做,因為隨著世界的運行因互聯網經濟變得更快,舊有的成功模式會被推翻,如果我們不與時俱進,我們將會被淘汰。我們要擴大鴻海在AI、自動化以及物聯網領域的投資,將公司置于科技供應鏈更中心位置。”

如何擺脫低毛利率?

目前來看,富士康的轉型之路并不輕松。進入富士康體系的夏普被越來越多人認為正在蛻變為一個低端品牌。

另外,工業富聯從上市伊始便飽受估值過高的爭議。始終令外界好奇的是,將工業互聯網嵌入公司名稱的工業富聯,究竟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是一家代加工廠?

3月29日,工業富聯披露了上市后的首份年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153.78億元,同比增長17.1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69.02億元,同比增長6.52%。

雖然營收和利潤實現了雙增長,但是工業富聯還是面臨低毛利率的難題。從三個主要產業來看,2018年通信網絡設備毛利率11.07%,下滑2.58%;云服務設備毛利率4.17%,同比減少0.48%;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毛利率32.55%,下滑16.67%。這些數據表明,鴻海的轉型面臨不小挑戰。

產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從目前的進展看,富士康的轉型之路走得并不輕松,這折射出代工企業轉型自主品牌企業并不是一個可以輕松實現的目標。對于轉型艱難背后的原因,劉步塵分析稱:“富士康轉型意志并不堅定,總是舍不得丟掉代工業務這一塊,畢竟代工業務才是富士康營收、盈利的大頭。比如,富士康在美國、印度布局工廠,仍然是圍繞蘋果代工布局的。而在自主品牌布局上,富士康的力度要小得多。另外,富士康管理層長期從事代工業務管理,對品牌運營顯得很陌生,也不適應。”

而經濟學家宋清輝則表示,若富士康仍在依靠代工模式生存發展,就很難成為高科技企業。富士康向高科技企業轉型的愿望是好的,但不能只靠喊口號或者改名字(從“富士康”到“工業富聯”),掌握核心技術才是成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立足之本。

未來,富士康在轉型方面需要逐漸拋棄代工模式,在研發和核心技術人員等方面下足功夫。

郭臺銘曾在2018年股東會中表示,5年內不會退休,因為集團轉型未來5年是關鍵,他再度承諾股東,鴻海股價要達到新臺幣200元的目標。不過目前鴻海的股價僅為90元新臺幣上下。

封面圖來源: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富士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