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2 22:17:23
打造音樂之都,不能把經濟含量放在第一位,而應該通過音樂基礎設施打造,逐漸讓音樂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在城市規模上,成都和博洛尼亞是完全不同的兩座城市。博洛尼亞很小,而成都很大,但這并不妨礙兩者建立起親密關系。兩座城市在音樂、美食、旅游等方面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我們希望通過舉辦此次音城會,用音樂把兩個城市連接在一起。”4月11日,在音樂之都城市大會上,第一次來到成都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副市長瑪麗雷娜·皮拉蒂(Marilena Pillati)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專訪時表示。
此次音城會聚焦音樂與旅游、中國傳統音樂在西方市場的發展、電影音樂與城市、中國音樂消費市場等議題進行展望和討論,促進成都加快打造“音樂之都”,不斷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與影響力。
NBD:本屆音城會,博洛尼亞與成都的合作聚焦在哪些領域?
瑪麗雷娜·皮拉蒂:博洛尼亞市與成都將以音樂為紐帶,在劇目打造、演出交流、技術支持、音樂產業、人才培育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全面提升成都城市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NBD:此次大會,成都與博洛尼亞簽署“音樂之都共建計劃”項目和蓉歐“一帶一路”音樂合作計劃項目。談談你的看法?
瑪麗雷娜·皮拉蒂:目前,我們初步計劃,由意大利博洛尼亞歌劇院、西班牙特內里費歌劇院與成都城市音樂廳等開始共建“音樂之都成都國際歌劇院俱樂部”,之后慢慢會把聯合國認證的音樂之都逐一吸納進來,未來將其打造成成都的城市IP,每年定期召開峰會。
未來,博洛尼亞和成都還將推動啟動蓉歐之星青年歌唱家培養計劃,把成都乃至全中國的音樂人才推向歐洲,加強中歐之間的音樂文化交流。
NBD:2006年博洛尼亞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首個“音樂之都”,博洛尼亞為什么能夠成為“音樂之都”?
瑪麗雷娜·皮拉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博洛尼亞豐富且悠久的音樂文化與傳統。另外,博洛尼亞位于意大利北部樞紐位置,這里非常靠近羅馬和米蘭,匯聚了許多音樂家。不僅僅有古典音樂,還有搖滾樂以及民謠音樂家都在這里扎根進行藝術創作。許多意大利知名音樂家都和這座城市有著極深的淵源。
NBD: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有哪些經驗值得成都借鑒?
瑪麗雷娜·皮拉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但要想打造音樂之都,就不能把經濟含量這些放在第一位,而是應該通過音樂基礎設施打造,逐漸讓音樂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NBD:博洛尼亞采取了哪些措施吸引和留住藝術家?
瑪麗雷娜·皮拉蒂:博洛尼亞致力于打造不同的音樂節。每年我們都會與超過1000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簽約,邀請他們到博洛尼亞市政劇院進行文化交流和演出。每年超過80場歌劇表演,吸引數十萬人前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有幾名來自中國的藝術家。
NBD:博洛尼亞作為音樂之都,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發達的音樂教育。你們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廣音樂教育?
瑪麗雷娜·皮拉蒂:首先,博洛尼亞擁有歐洲最古老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我們從很久之前就開始推行古典音樂教育。
我們成立了非常多的專業音樂機構,比如博洛尼亞市政劇院,還有音樂博物館、菲娜莫妮卡研究所等。同時還在政府支持下組建了許多音樂組織和協會。這些機構和組織非常重視深入當地學校舉行音樂活動,提升各年齡層學生的音樂素養。
另外,博洛尼亞還有許多針對孩子的音樂項目。我們希望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項目中,感受到藝術的力量。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音樂教育要從孩子抓起,孩子最終也許不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但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鑒賞者。
NBD: 怎樣看待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瑪麗雷娜·皮拉蒂:博洛尼亞的文化非常悠久,為了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我們不斷鼓勵當地發展文創產業,將音樂與旅游相結合,讓音樂在傳承創新中為城市創造財富。同時還大力吸引和培養文化人才,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投資,為人才提供“表演的舞臺”。
很重要的一點是,文化傳承創新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以歌劇院為例,當地的歌劇院擁有豐富的資金來源,不僅博洛尼亞當地政府會撥款,羅馬也會撥款。另外,政府也會鼓勵企業去支持傳統文化,比如蘭博基尼就是當地最大的“文化贊助商”。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傳承與創新離不開國際文化交流合作。以博洛尼亞市政劇院為例,它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劇院,同時也是最國際化的劇院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