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2 17:47:19
每經記者|段思瑤 每經編輯|段思瑤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一向低調的新造車企業博郡汽車,終于高調了一回。4月11日晚,博郡汽車一口氣亮相了兩款電動量產車型——iv7和iv6,兩款新車NEDC綜合工況均超過600公里,其中iv7定位為一款全球戰略車型。
“iv6將在今年年底實現量產,2020年實現大量交付,iv7會緊隨其后上市,未來博郡汽車會保持每年上市兩款車型的節奏。”在博郡汽車董事長、CEO黃希鳴看來,靠一款車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
不過,作為一家新造車企業,博郡汽車還尚無生產資質。去年3月,博郡汽車與一汽吉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產品。據黃希鳴透露,博郡的第一款和第二款量產車型會在一汽吉林的工廠進行投產,目前工廠改造正在進行中,同時生產資質的問題也會在一至兩個星期內解決。
隨著生產資質越來越難申請,很多新造車企業選擇收購、股權交換等方式獲取生產資質。有分析認為,除了博郡汽車,一汽吉林還為清行汽車、北斗航天汽車同時代工,另外還要供應旗下品牌森雅,所以博郡汽車應該不會從一汽吉林處獲取生產資質。
然而,同樣作為“一汽系”的一汽夏利(000927,SZ)在最近的一則公告中稱,公司正籌劃與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行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那么,博郡汽車會不會向同為一汽系的一汽夏利“求助”?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黃希鳴求證,對方并未進行正面回應,僅表示目前有很多車企在和博郡汽車接觸談生產資質的事。
實際上,生產資質問題對博郡汽車來說,已經迫在眉睫。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也對“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企業法人的股東”提出了嚴格條件:設計研發企業、境外企業等其他市場主體為主要法人股東的,需研發且擁有知識產權的純電動汽車產品,上兩個年度累計境內外市場銷售并登記注冊的數量大于3萬輛純電動乘用車或3000輛純電動商用車,或上兩個年度純電動汽車產品累計銷售額大于30億元。
資料顯示,除了一汽吉林代工生產外,博郡汽車在南京、淮安、上海臨港分別建立了生產基地。其中,南京基地生產試制車間已經投入使用;淮安基地預計今年開工建設,2020年底竣工投產;上海臨港基地也將于2020年投產。隨著三個生產基地的投產,博郡汽車更需要一張屬于自己的生產資質。
目前,博郡汽車已經研發了i-SP、i-MP、i-LP三大原生電動車平臺。其中,i-SP平臺上的車型主要面向年輕客戶群體,已經規劃了從A0級到A級多款車型;i-MP平臺主要針對新中產職業階層,已經規劃了跨界 SUV、SUV、轎車、轎跑、MPV等多款車型;i-LP平臺將作為旗艦高端平臺。目前,i-LP平臺第一款車型為iv7,i-MP平臺第一款車型為iv6。未來在這三大平臺上,博郡汽車未來將衍生出超過10款車型,覆蓋A、B、C級三大細分市場。
在黃希鳴看來,汽車產品沒法試錯,博郡第一款車型就要打造爆款。“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在連續高增長,但春天還沒有到來。”黃希鳴認為,正處于一個快速轉換期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更需要“馬拉松式的賽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