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1 23:45:45
“命運共同體”,就是以新的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放眼世界,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和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現象,“命運共同體”離我們并不遙遠。“相互寶”,就是這樣一個互助共濟群體構成的“命運共同體”。
“相互寶”作為一款大病網絡互助計劃,其本質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精神。越來越多有著保障訴求和共濟精神的個體加入這個計劃。數據顯示,“相互寶”成員數已經超過5000萬,意味著在8.29億中國網民中有約6%的人加入了這個計劃。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一個“相互寶”網絡互助社群成員數就相當于一個韓國的總人口。不少網友甚至希望“相互寶”未來能夠成為自己在社保醫保之外的第三大基礎保障。
是什么原因吸引大家加入呢?細細思量,“共同的抵抗風險訴求”和“共同的利他主義”是匯聚的原動力,“透明的信任機制”是匯聚的紐帶。
共同的抵抗風險的訴求集中體現在“相互寶”成員對大病醫療保障和對健康生活的渴望上。目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仍然是中國普通老百姓邁入小康生活的主要攔路虎,也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從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到新農保到補充大病醫療保險,無論從覆蓋面還是從保障程度上,相比從前都有了質的飛躍。商業保險的發展也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選擇。但是,基本社保醫保遠遠滿足不了在大病面前的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商業健康險的市場化價格也將一大批支付能力有限的老百姓拒之門外。而“相互寶”創新性的保費后置分攤以及極低的平均分攤額,卻能夠得到10萬或者30萬兩個檔次的費用給付,很好地填補了由社保和商業健康保險未能覆蓋的大病醫療費用成本支出空間。不僅如此,“相互寶”相繼推出了“為未成年子女申請加入”“為配偶申請加入”和“為60歲以下父母申請加入”創新性制度,進一步降低了家庭成員低門檻享受高保障的健康利益訴求。因此,“相互寶”很好地滿足了中低收入人群、隱性貧困人群對大病醫療保障的利益訴求,使其成為完善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共同的利他主義集中體現在“相互寶”是互助精神集中體現。“相互寶”作為一款大病網絡互助計劃,其本質要義即是秉承了自古以來人們原始的互助共濟的情感表達。資料顯示,“相互寶”上線僅9天時間用戶數就突破1000萬戶,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就躍升至5000萬,凝聚力可見一斑;同時,為體現公平性和公開性而創新的“賠審團”制度,招募首日就吸引了上百萬“相互寶”用戶的報考,首例賠審案例在5個小時就吸引了25萬人的大討論。也只有在一個“公平與和諧”的環境中,互助共濟才能持續發揮出最大效用。
如果說“共同的抵抗風險訴求”和“共同的利他主義”是匯聚“相互寶”的原動力,那么“相互寶”運營方所建立的“透明的信任機制”則是匯聚的紐帶。在這方面,支付寶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等手段從入口開始就加強了信用風控,如以芝麻信用分為評價基礎,多維度進行用戶的信用評估,這充分保障了在后置保費這種創新模式下的用戶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同時,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賠案證據審查、相關公證、司法鑒定、電子證書等全節點見證、全鏈路可信,亦更具法律效力,有效支撐了“賠審團”制度的公信力。正因為有了這些“可見可信賴”的技術支撐和制度性保障,“命運共同體”就能和諧穩定。
“相互寶”已成為“網紅”,是5000萬甚至更多用戶的互助家園,是一個鮮活的“命運共同體”樣本。我們希望能夠看到越來越多類似的“命運共同體”出現,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文/孫武軍(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與保險學系副教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