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1 21:49:29
從目前已披露的公司年報來看,方大特鋼離任董事鐘崇武以4035萬元年薪“一枝獨秀”,董事長謝飛鳴年薪也高達3169萬元。他們的薪酬水平甚至大大高于券商、銀行業高管,這成為2018年年報中有趣的一道風景。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何劍嶺
金融行業高管薪酬高,這是個常識。地產商高管薪酬也高,這是另一個常識。
但在2018年,一些非金融、非地產行業的公司高管們的年薪竟然達到甚至超過了金融、地產業,其中不乏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公司。
從目前已披露的公司年報來看,方大特鋼離任董事鐘崇武以4035萬元年薪“一枝獨秀”,董事長謝飛鳴年薪也高達3169萬元。他們的薪酬水平甚至大大高于券商、銀行業高管,這成為2018年年報中有趣的一道風景。
我們先來看看目前為止上市公司為董監高發放薪酬總額前20名情況:

圖片來源:Choice數據(記者整理)
以上數據包括獨立董事。可以看出,在發放董監高薪酬最高的公司中,有許多常年上榜的金融、地產企業,但也有鋼鐵、化工、汽車、農業、物流等行業公司。既有萬科A、中國平安等老面孔,也有藥明康德等新上市不久的“獨角獸”。
目前方大特鋼向包括5名獨立董事在內的21名董監高共計發放了1.69億元薪酬位列榜單第一。獨董的薪酬為每年10萬元。除獨董外16位董監高薪酬如下:

圖片來源:Choice數據(記者整理)
離任董事鐘崇武以4035萬元位居第一,這也是目前為止2018年薪酬最高的上市公司董監高;董事長謝飛鳴以3170萬元位列第二;第三是副總經理陳文,達到2065萬元。此外,董事譚兆春、居琪萍、宋瑛,離任副總經理黎明洪薪酬也站上了千萬元大關。
在年報中方大特鋼表示,上述稅前薪酬由2018年基本薪酬和2017年度獎勵薪酬構成。另外,方大特鋼還進行了股權激勵,如謝飛鳴的持股數增加了180萬股。鐘崇武由于離任,其持股數未變,依然只有7400股,不過,比起他的4000多萬元年薪,7400股的市值顯然可以忽略不計。
方大特鋼不但對董監高發放高薪,對待員工、股東也很慷慨,而這源于公司良好的業績。
年報顯示,2018年,方大特鋼實現凈利潤29.27億元,同比增長15.21%;公司擬分紅24.65億元,股利支付率高達84.22%。據國盛證券總結的噸鋼毛利數據顯示,方大特鋼每噸鋼鐵的毛利是最高的,2018年上半年達到了1225元,而行業規模第一的寶鋼股份只有785元。這一數據也高于以成本低著稱的三鋼閩光的953元。
今年1月19日,方大特鋼還因3.12億元現金墻在網上火了一把。當天,方大特鋼并沒有直接將年終獎打入員工工資卡內,而是舉辦了一場發獎儀式,符合條件的員工每人獲得6萬元,符合條件的退休員工每人獲得5000元紅包。
一家鋼鐵公司如此高的薪酬和分紅,這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公司”的典范啊。按照某券商人士的說法:“怎么牛市熊市我都沒遇到這樣的好事,都是傳說啊是傳說!”
但券商高管的薪酬也不差,上述2018年董監高薪酬榜單的第二名就是行業龍頭中信證券,它為包括獨董在內26名董監高發放了1.28億元薪酬。其中過百萬元年薪的有以下幾位:

圖片來源:Choice數據(記者整理)
其中,財務負責人葛小波以1567萬元名列第一,最近的公告顯示他已經離職;兩位執委會委員馬堯、薛繼銳年薪也超過千萬元。
雖然去年市場不佳,但中信證券仍然賺了93.89億元,比方大特鋼多兩倍。盡管行業不同、規模不同不能簡單類比,但鐘崇武一人的薪酬已經比葛小波、馬堯、薛繼銳三人之和還多。怪不得某券商人士要感嘆:都是傳說啊是傳說!
2018年董監高薪酬榜單的第三位是復星醫藥。公司一共為包括26名董監高發放了9080萬元薪酬。其中前十名如下:

圖片來源:Choice數據(記者整理)
雖然只有董事長陳啟宇一人年薪過千萬元,但復星醫藥獨董的報酬都不錯,都達到了30萬元,比方大特鋼的獨董高得多。
大概說了2018年董監高薪酬總額前三名之后,我們再來看看榜單中除金融、地產外的其他企業中有趣的情況。
安迪蘇是一家動物飼料添加劑全球性集團,2018年實現凈利潤9.26億元,同比下滑30%。2018年安迪蘇一共為9名董監高發放了4641萬元薪酬。其中,首席執行官Jean-Marc Dublanc一人就拿走了3296萬元,其個人薪酬目前來看僅次于方大特鋼鐘崇武。
年報顯示,Jean-Marc Dublanc是位法國人,商科背景,他曾在羅納普朗克公司位居要職。羅納普朗克為法國最大化工集團。他的薪酬顯著高于中國同行——安迪蘇去年薪酬第二是董事、副總經理顧登杰,他領薪962萬元。
今年因“豬周期”提前到來而“起飛”的大牛股溫氏股份,也躋身2018年高管薪酬榜單前列。2018年溫氏股份一共為28位董監高發放薪酬6118萬元;報酬總額位列第9。
顧名思義,溫氏股份的董事長就姓溫。從明細來看,溫氏家族去年從公司拿得的報酬多在20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薪酬最高的是董事長溫志芬,為509萬元,其同時也是實際控制人的聯席股東之一。
雖然去年是“豬周期”的低谷,溫氏股份業績受到影響,同比下滑41.38%,但公司凈利潤金額仍然高達39.57億元。目前溫氏股份的總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因此對這家公司而言,給自家人發放的勞動報酬,比起持股市值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另外,今年大牛股京東方A的高管薪酬也上了榜。2018年公司合計為25位董監高發放薪酬6649萬元,排名第7。
京東方A薪酬最高的是執行副總裁董友梅,年薪達到656萬元,其次是執行副總裁、聯系首席運營官張兆洪,達到了615萬元。
京東方A今年雖一度是大牛股,但它去年業績并不盡如人意:公司實現凈利潤34.35億元,同比下滑56.30%。
另外,2018年董監高薪酬榜單上還有快遞行業“老大”順豐控股。公司董事羅世禮年薪達到1090萬元。“獨角獸”藥明康德董事長李革年薪則達到1764萬元。
上述情況來看,只要企業做得好,各行各業都可能賺高薪。但毋庸置疑的是,金融、地產這樣傳統高薪行業仍然在榜單中占據重要影響力。
上述2018年董監高薪酬前20位榜單中,有6家為金融企業。除中信證券外,券商中還有中信建投、國金證券和海通證券3家上榜。
中信建投為23名董監高發放了6180萬元薪酬。前十名如下:

圖片來源:Choice數據(記者整理)
由此可以看出,中信建投高管們薪酬水平相差不大,前十名都在350萬~450萬元水平。執委會委員劉乃生以449萬元列第一,執委會委員、董秘王廣學以439萬元列第二。
國金證券為18名董監高發放了薪酬5710萬元。副總經理、投行負責人姜文國以656萬元位列第一,另一位副總經理紀路以631萬元位列第二。
海通證券共計發放高管薪酬4923萬元。總經理助理陳春錢以505萬元位列第一,合規總監王建業與首席信息執行官毛宇星以465萬元并列第二。
但實際上,海通證券在年報中表示,上述合計數據未包含公司高管在子公司領取的薪酬。其中,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向陽在海通開元領取薪酬,為1122.35萬元;公司總經理助理林涌在海通國際證券領取薪酬,為1600.03萬元;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建國在海通國際控股領取薪酬,為481.82萬元。
券商行業四家上榜。老面孔中國平安自然也不能缺席。
中國平安共為29名董監高發放薪酬7442萬元。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和首席信息執行官陳心穎以840萬元并列第一。馬明哲的年薪為519萬元。
萬科A也年年上榜。去年萬科A給高管的年度報酬總額為7699萬元,郁亮、祝九勝、張旭、孫嘉四位年薪過千萬元。
而萬科A給獨董的津貼也非常慷慨,包括著名會計專家劉姝威在內的4位獨立董事,津貼都達到55.5萬元。
但郁亮的薪酬比起另一家地產公司金科股份的董事長稍遜一籌。
金科股份被稱為“渝派房企”的代表,2018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38.9億元,同比增長93.9%;地產結算毛利率為28.6%。
因此,金科股份董事長蔣思海獲得了高達1771萬元年薪,聯席總裁方明富的薪酬為1015萬元。
看了那么多高管薪酬,是時候做一下總結了——這些董監高們能獲得如此高薪,有何訣竅?
首先,選行業非常重要。如前所述。金融、地產等仍是產生高薪最集中的行業;而一些新興行業如物流、醫藥等,也是大有可為。
第二,所進入公司規模仍然對高管薪酬有重大影響。試想,一家企業若每年營業收入只有1億元,董監高們就很難獲得個人上千萬元年薪。而上述進入前二十位榜單的公司,凈利潤基本都達到數十億元以上規模。
第三,高管們個人資歷也很重要。一些高薪的高管明顯有國際化背景,最典型的是安迪蘇首席執行官Jean-Marc Dublanc,本身就是國際友人。
第四,歸根結底,還是董監高們自身運營管理水平。如:方大特鋼能將噸鋼成本做到行業最低;而金科能實現業績大幅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