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1 19:53:39
當地時間4月9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布魯塞歐盟總部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承諾相互給予更加廣泛、更加便利、非歧視的市場準入,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2019年取得結束談判所需的決定性進展,2020年達成高水平的協定。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9年的首次外訪選在歐洲。總理此次春天里的歐洲行,也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4月9日下午,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李克強總理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會晤后雙方發表的《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共24條,內容涉及雙邊關系、全球挑戰與治理、外交與安全政策等。值得關注的是,“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5G等也寫入了《聯合聲明》之中。
正如李克強總理說,這份《聯合聲明》不是一般的表態性文件,而是明確了中歐下一階段共同努力的方向,是一份內容豐富、成果豐碩的文件。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前院長、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合聲明》涉及面比較廣,內容比較實在,表明了中歐雙方積極合作的愿望,開啟了中歐下一步合作的新前景。

李克強同圖斯克、容克共同主持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圖片來源:新華社
《聯合聲明》的發表可謂“打了很多人的臉”——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就在會晤前一天,認為雙方“談不成”的聲音仍然較多,有媒體甚至認為,雙方沒有足夠共識,幾乎不預期會有協議成果。
最終結果“逆轉”。聯合聲明不僅發表了,并且絕不是形式大于內容的泛泛而談。
《聯合聲明》指出,中國和歐盟致力于在開放、非歧視、公平競爭、透明和互利基礎上打造雙方經貿關系。雙方承諾2019年將在談判中,特別是投資自由化承諾方面,取得結束談判所必需的決定性進展,以便在2020年達成高水平的中歐投資協定。
協定的高水平將體現在實質性改善市場準入、消除影響外國投資者的歧視性要求和做法、建立平衡的投資保護框架以及納入投資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條款。雙方同意建立高層溝通機制負責持續督導談判,并于今年年底前向領導人匯報進展。
同時,中國和歐盟承諾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確保平等、互利合作。雙方重申愿加強雙邊經濟合作、貿易及投資,愿相互給予更加廣泛、更為便利、非歧視的市場準入。
在5G發展方面,《聯合聲明》強調,5G將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雙方歡迎在2015年中歐5G聯合聲明基礎上的對話合作機制取得的進展和進一步交流,包括產業界之間開展技術合作。
對此,中國政府網報道稱,這短短兩句話,看似普通,但在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把5G這件事寫進中歐合作的綱領性文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明確提出產業界之間開展技術合作,更是打開了中歐進一步合作巨大的想象和務實空間。
在對“一帶一路”倡議上,歐盟方面的表現也更為積極。《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將繼續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泛歐交通運輸網絡對接,并歡迎在中歐互聯互通平臺簽署中歐基于鐵路的可持續通道聯合研究框架協議。雙方將在中歐互聯互通平臺框架下加強交流。
此外,《聯合聲明》還涉及簽署《關于落實中歐能源合作聯合聲明》、信息通信技術環境、《中歐科技合作協定》、應對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等眾多內容。
會晤后李克強表示,這份聯合聲明不是一般的表態性文件,而是一份內容豐富、成果豐碩的文件。圖斯克說,達成聯合聲明,這是我們共同的勝利。容克說,我們對中國有信心,我們對中歐關系有信心。
中國與歐洲近年來雙邊貿易額(單位:億美元)

此次李克強總理赴歐外訪,是繼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之后,中歐之間又一次面對面高層對話。如此頻繁會晤,讓世界對于中歐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充滿了期待。
根據商務部統計,歐盟已連續15年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也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互為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2018年,中歐雙邊貨物貿易額達6822億美元,同比增長10.6%。

圖片來源:新華社
截至2018年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2937列。中國生產的汽車配件、電子設備、紡織服裝等產品,通過這張國際物流網,連通中國56個城市,抵達歐洲15國49個城市。
霍建國認為,中歐之間現在的貿易合作表現很不錯,對于雙方來說,彼此都非常重要,《聯合聲明》表明了雙方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意愿。“現在來看,中歐之間在經貿合作上有很多共識,也有一些分歧。”霍建國說,未來需要找到更多的互補空間,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釋放經貿領域的合作潛力,中歐貿易仍有進一步拓展的潛力。
在當前世界一些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追求開放的中歐之間將如何做到貿易上的互補呢?
霍建國認為,歐盟更關切中國市場的放開,中國更關心的是歐盟在高技術上的限制。歐洲應該對中國在高技術領域減少限制,進行積極的合作;而中國也要對歐洲的投資進行客觀評價,在服務業等領域可以對歐洲更加開放,同時加大保護歐盟在華企業投資環境的力度。
“只要雙方加強相關領域的放開,中歐之間經貿合作效果會更好,未來雙方經貿發展的潛力和空間也能得到更大的釋放。”霍建國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