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4 22:44:14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需求、企業投資、經濟發展動能轉變等多個周期疊加,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一大關鍵詞。在此背景下,投資市場的悲觀情緒相對占據了主導。然而從今年春節之后開始,A股行情的火熱,仿佛一夜之間激起了人們的樂觀情緒。
投資市場在今年能有起色嗎?投資者又怎樣看待今年的市場,如何配置資產?從一些高凈值人群的觀點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更多參考。
3月21日,在2019諾亞財富高端財富白皮書發布會暨諾亞慈善信托基金捐贈儀式上,諾亞財富第四次發布《2019高端財富白皮書》,以高達1724份超高凈值客戶提交的有效調查問卷以及詳實的數據分析結果,揭開了中國高凈值人群財富投資的面紗。
財富管理行業將出現頭部效應
回顧過往,諾亞財富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表示,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經歷了很多,既有高增長,同時也經歷過陣痛,在此期間,資本市場不停地變化。作為財富管理行業從業者看來,2018年和之前的2017年、2016年明顯不同。
汪靜波提到,在2018年需求方面出現了明顯的周期,手機、家用電器、汽車等多種消費品企業的同比增速明顯下滑,市場暫時告別了高速增長的時代。民營企業2018年流動性問題明顯增多,今年還將會有超萬億元規模之多的債券到期。
過去民營企業通過負債做大資產,通過資產做大規模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因為負債期限越來越短、成本更高了,企業盈利和流動性難以覆蓋。在金融市場,P2P和一些財富管理公司出現問題,本質也是類似的。
汪靜波表示,過去某些企業只要承諾或暗示剛兌,資金就會不斷涌入,一年就能做到幾百億元的規模。但當風險來臨、行業崩盤時,這些都不能幸免地倒下。她強調,投資要回歸常識,投資不是存款,市場不存在長期的保證收益,沒有辦法保證100%盈利,投資是可以把錢交給專業的人,但專業的人不一定確保100%賺錢,是盡量讓盈利的概率更高。
從諾亞的角度,汪靜波認為,市場風險的暴露,有助于落后產能的加速出清。而隨著中國的GDP增速放緩,各行業的市場份額會向頭部企業持續集中,財富管理行業也是如此,諾亞也繼續在2018年保持了業績增長。
高凈值人群投資更理性資產配置分散化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財富管理的話,根據諾亞財富公布的《2019高端財富白皮書》,中國高凈值人群的投資偏好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高凈值人群的投資收益目標與風險偏好“合理化”;投資理念“成熟化”;投資偏好“股權化”;資產配置“分散化”。
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高凈值人群的實物房產在資產中的占比要小得多,金融資產占比則高得多。諾亞財富調研顯示,大多數的諾亞客戶投資實物房地產在個人家庭總資產中的占比介于11%到30%之間。
從諾亞財富的歷次調研來看,高凈值人群對股權類資產(包括二級市場、私募股權等)的配置比例在不斷上升。私募股權作為跨周期資產,在中國經濟長期向上、新經濟興起的背景下尤其受到高凈值人士的青睞,超過一半的投資者計劃增持。
資產配置方面,雖然大多數高凈值人士對實物房產市場看法謹慎或偏悲觀,但對股權投資形式的房地產基金的配置偏好在顯著上升。而隨著房地產熱度的不斷消減,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分散投資。在配置產品上,高凈值人群最青睞的海外資產是類固收、私募股權和二級市場資產。
白皮書提到,理財觀念的成熟和市場現實的教訓,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收益目標的規劃變得更合理。相比以前的調研,考慮到經濟增長和各類資產長期回報,大多數人滿意的收益目標區間是10%~15%。另一方面,整體來看,高凈值人群能容忍的投資組合最大本金損失幅度相比以往上升。
二級市場方面,投資者也更加認識到了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能站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看待其配置價值。這體現在,盡管2018年股市表現很差,但接近一半的人對未來三年的股市樂觀。因此,盡管過去幾年二級市場表現時好時差,但計劃未來增持的人數占比在持續增加。
價值投資長期有效 投資要重視質量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近幾十年來,股市指數的漲幅遠超過房價的上漲。近期,國內A股的持續上漲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但漲幅居前較多的都是業績較差的公司股票。這激起了市場的爭議。
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夏春認為,價值投資仍然是非常有用的。對價值的理解,普通人認為足夠便宜就是價值,價值是好的東西比較便宜。但是好的東西如果漲得多了,普通人可能就不敢下手。
夏春表示,價值投資并不是如此,學術意義上來看,價值投資要買好公司股票,哪怕并不便宜,因為長期會帶來回報。投資更應該結合價值和質量的概念,如果只是買便宜的,持有一兩個月可能還不錯,但低質量資產也大概率會帶來很大的傷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白皮書發布之際,諾亞財富同時公布了自己的首個家族慈善信托。諾亞的慈善信托是由捐贈人向諾亞公益基金會定向捐贈,并由諾亞公益基金會作為委托人設立慈善信托,通過諾亞的慈善信托實現慈善資金和慈善事務的綜合管理,憑借專業財富管理能力,根據捐贈人意愿,動態管理慈善項目,確保每一筆善款都更好地用于慈善用途,實現捐贈人的慈善愿望。文/亞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