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業績巨虧股市連陽 華映科技19.14億元業績補償款糾紛難解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1 21:43:17

Wind數據顯示,從2018年12月14日,華映科技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宣布發生債務危機至今,華映科技的總市值不降反升,從54.49億元飆升至108.4億元,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華映科技股價的這一走向,和基本面已經脫節了,很可能是游資在背后推動,投資者需要注意風險。

 每經記者|葉曉丹    每經編輯|魏官紅    

______.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華映科技(000536,SZ)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與自身業績情況呈現出了巨大的反差。Wind數據顯示,從2018年12月14日,華映科技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宣布發生債務危機至今,華映科技的總市值不降反升,從54.49億元飆升至108.4億元,2019年年初至今,華映科技股價收盤最大漲幅達136%。

伴隨著3月8日大盤深度回調,華映科技的股價近兩個交易日也有所回調。但從K線圖來看,1月31日之后,華映科技股價連續走高,1月31日最低價格1.66元/股,截至3月11日收盤,華映科技股價報收3.92元/股,高峰期曾一度達到4.68元/股。

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映科技股價的這一走向,和基本面已經脫節了,很可能是游資在背后推動,投資者需要注意風險。從大盤走向來看,這類股票隨時有熄火的可能。在許多人的眼里,A股已然進入“牛市”,但是A股所呈現的僅是“牛勢”局面,并非真正的“牛市”。

年初至今股價收盤最大漲幅達136%

1月30日,華映科技披露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7億元~55億元。這原本是一則重大利空,但在資本市場卻并沒有引發投資者的恐慌。華映科技1月30日股價報收1.84元/股,在第二個交易日(1月31日),股價下跌8.70%,報收1.68元/股,緊接著,華映科技股價迎來了一個上升趨勢,盡管中間也出現小幅震蕩,但整體趨勢仍然向上拉升,最高股價曾達到4.68元/股。只是自上周五大盤出現回調后,華映科技的股價在近兩個交易日也出現了回調。

從整個資本市場來看,類似華映科技的業績爆雷個股出現股價大幅上漲的情況并非個例。3月11日,Wind業績爆雷指數(8841183,WI)收漲3.64%。而在Wind數據統計的144只業績爆雷個股中,2019年初至今,股價收盤最大漲幅的個股是領益智造(002600,SZ),達177.73%。而華映科技漲幅也名列前茅,從2019年初到3月11日,收盤最大漲幅達136.14%。

在2019年折疊式手機正式問世后,作為未來手機行業較明確的發展方向,A股可折疊手機產業鏈受到資本追捧,尤其是與柔性屏OLED的相關概念。華映科技也被投資者囊括在柔性屏概念股中。

一位資深券商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映科技既是業績爆雷股,又被市場看作是柔性屏概念股,這二者的投資邏輯不一樣,對于業績爆雷,某種意義上是價值投資者思考的問題。而柔性屏概念方面,之前一些龍頭個股出現連續漲停,主要是市場情緒的邏輯,除了一些龍頭個股,還有一些跟風的個股。華映科技此前股價處于一個底部,價格相對較低,在這個熱門題材下,容易被游資關注,拉升股價。

不過,華映科技董秘陳偉曾向媒體表示:“在OLED領域,公司研究院有專門的研發,也有規劃建設,但還未形成真正的產能。”

中華映管裁員 19.14億元業績補償糾紛未解

與資本市場的熱鬧不同,上市公司自身仍然問題重重。

3月11日下午,華映科技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最新公告披露,由于公司財務陷入困境,已向臺灣桃園市政府勞動局提出大量解雇勞工計劃書,預估影響生產線員工及幕僚員工人數約2500人。

而此前中華映管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2月,中華映管合并營收較上月減少40.9%。如今中華映管宣告裁員,后續公司又將如何發展?3月9日、3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先后發送采訪郵件給中華映管方面,不過截至發稿,仍未獲相關回復。

另外,中華映管還與華映科技存在一筆涉及19.14億元的業績補償糾紛。華映科技于2月11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中華映管向華映科技支付業績補償款人民幣19.14億元。2014年,中華映管曾作出承諾,自2014年起的任意一個會計年度內,華映科技的關聯交易金額占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若未低于30%,則中華映管需確保華映科技現有液晶模組業務公司模擬合并計算的每年度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

而據華映科技提供的截至2018年12月21日的財務數據計算,2018年度華映科技關聯交易金額占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不低于30%,但華映科技液晶模組業務公司模擬合并計算的凈資產收益率為-57.56%,遠遠低于10%。華映科技要求中華映管進行現金補貼,金額為19.14億元。

但在3月5日,中華映管方面在澄清公告中表示,中華映管歷年來利潤承諾均有達成,并無現金補貼一事。

此外,華映科技還將中華映管子公司華映百慕大持有的華映科技無限售條件流通股7.29億股采取司法凍結。華映百慕大持有的福建華冠光電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華映光電有限公司股權也被凍結。

華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光電)距離華映科技不到3公里,從股權結構來看,華映科技持有華映光電75%股權,華映百慕大持有25%。但由于華映百慕大亦持有華映科技的部分股權,故而,中華映管方面合計持有華映光電44.78%的股權。啟信寶數據顯示,華映光電也于2月15日前后發生了高管變更。

3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前往華映光電,華映光電旁邊一個物流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原先物流園的場地也是華映光電的工廠,但是后面出租給了一家企業,這家企業又把這些場地分別出租,記者看到園區內不乏物流企業、家具店、建材工廠等。隨即記者又前往華映光電廠區,據廠區一名人士透露,廠區現在有一條生產線正在生產,但這是做給外面那些借錢的人看的。針對此番說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聯系華映科技,但華映科技均未接受記者采訪。

華映科技表示,2019年上半年,將面臨預計到期借款約人民幣32億元,公司短期償債壓力大,資金周轉存在一定風險。如今時間過半,留給華映科技的時間也并不充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華映科技 領益智造 華映百慕大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