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1 21:20:26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實習編輯|易啟江

金融教育(創意圖) 來源:攝圖網
“90后人均負債12.79萬元”這組數據一經公布就引發了網友們熱烈的討論。隨后,微博涌現出了一批如“90后的崩潰從借錢開始”“90后人均負債”“90后財貌圖譜”等話題。此類話題熱度經久不衰揭示了90后真實的生存狀態,引起了90后群體的深度共鳴。
全國政協委員葛華勇在提案中提到,“調研發現,少數年輕群體在自身收入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過度注重享受、品質消費,又敢于使用市場上高利率信貸產品,最終無法償還,導致個人違約。個人群體信用危機一旦擴大,容易產生連鎖效應,將風險向社會層面傳導。”
那么該如何引導年輕群體適度、合理使用借貸服務呢?葛華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發表了相關的見解。
數據顯示,2018年,消費支出對國內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從居民個人消費來看,消費群體更加年輕,90后消費增速最快,是70后的兩倍,90后消費群體年均消費金額近三年來增長2.7倍。
在消費升級和鼓勵消費的大環境下,相當一部分年輕群體以“借錢度日”為生活方式。調研發現,少數年輕群體在自身收入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過度注重享受、品質消費,又敢于使用市場上高利率信貸產品,最終無法償還、導致個人違約,甚至出現了暴力催收、“裸貸”、跳樓等負面事件。個人群體信用危機一旦擴大,容易產生連鎖效應,將風險向社會層面傳導,進一步危害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事實上,大多數年輕人并不具備基礎的金融知識,不了解合法的綜合年化利率區間、不會計算綜合年化利率、無法辨別市場上各類信貸產品合規與否、也沒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年輕群體適度、合理使用借貸服務,首先就要從年輕群體自身入手,尤其是大學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金融知識教育呢?
對此,葛華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建議加強社會輿論建設,普及金融和網絡安全知識,鼓勵“金融知識進校園”。一方面,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應當在基礎教育中增加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使金融知識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對大學生的金融知識教育,應當是綜合性的,包括金融借貸知識、儲蓄與理財知識、個人信用狀態管理、金融負面事例等多個方面的學習,提升青少年金融綜合素養。
事實上,大多數發生嚴重借貸違約行為的借款人,大概率上存在多頭借貸、以貸養貸的情況。一旦他們的資金鏈上有一環出現了問題,就會爆發大面積逾期。目前,各家借貸機構分享數據的意愿較低,由此造成的信息孤島讓借款人有機可乘。
如何才能打破信息數據孤島,防止多頭借貸行為頻發呢?
葛華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建議加強征信體系建設,完善信用服務市場體系,在確保信息安全前提下,開放相關信息資源,推動國家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建設,支持征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利用公共信息,鼓勵各類信用服務產品開發和創新,充分發揮征信機構的作用。同時,考慮到互聯網企業等新興市場參與主體的業務規模和市場地位,建議將其產生的數據納入國家層面的數據管理體系,以解決數據的完整性問題。對于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數據,建議由政府構建并運營數據共享平臺,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數據交易市場,既有效保護數據,又為市場參與主體提供數據訪問服務,以最終實現數據的跨界共享。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打破信息孤島,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屬于行業基礎設施層面的工作,單一企業應積極參與,但難以起到主導作用,當前,個人征信持牌機構百行征信、地方政府以及個別行業龍頭在推動數據共享層面均有不同的嘗試,但距離明顯見效,還有很大距離。
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一方面,要加快信用信息數據報送主體的接入。另一方面,要加強信用信息數據報送主體的審核,建議鼓勵一批規模大、背景好的互金平臺盡快接入百行征信,在豐富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同時,利用這些大平臺的規模和品牌效應,為推動信用社會體系的構建加快步伐,從源頭上遏制住多頭借貸產生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公司提供的代收、代付、代清算等服務,是放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那么,從這方面入手有哪些應對之策呢?
葛華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支付是金融體系內資金流通的基礎,支付與其他金融服務的業務邊界明確,合理分工、協同配合。近年來,放貸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一些風險問題,相關監管部門已經多次出臺文件對市場進行規范整頓,也對從事相關業務的支付機構進行了規范和要求,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少數未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的支付機構,要加快落實,完善支付流程、提升交易安全性;同時,在提供增值服務的過程中,也應當遵循風險可控的原則,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如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增值服務等),而非開展違規金融業務(如設資金池、資金挪用等)。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表示,放貸公司是支付公司的商戶,不僅支付公司對商戶有選擇性,監管部門也會對支付機構發展的商戶提出監管意見,譬如不能為黃賭毒以及其他不合規的詐騙電商平臺、外匯投資平臺提供資金結算服務。如果從這方面入手,要么是支付機構自覺抵制不良平臺,要么就是推動監管部門來干預。
蘇筱芮告訴記者,從支付環節打擊非法金融活動,不但可以運用在非法現金貸、還能夠運用在非法校園貸、非法互聯網賭博等多種業態,從監管動向來看,這也將成為支付行業在2019年的工作重點。不過,從支付來打擊非法校園貸只是線上部分。事實上,伴隨著近年來校園貸監管趨嚴,校園貸存在從線上往線下轉移的趨勢,一些學生線上借不到,就開始借線下私貸。今年兩會也有代表提到了打擊非法放貸的問題。因此可以看到監管針對非法金融,是線下線上一起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