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中國“時尚教父”去世,章子怡、許晴發文悼念,他的雜志你也看過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0 13:53:05

3月9日晚間,時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江不幸去世,享年62歲。消息發布后,多位演藝業人士,如章子怡、許晴、李冰冰等,發文悼念。目前,時尚傳媒集團傳媒旗下已經擁有14本雜志品牌,包括《好管家》、《座駕》、《男人裝》、《時尚新娘》和《羅博報告》等。

 每經記者|畢媛媛 張春楠    每經編輯|王嘉琦    

劉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個月,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人稱“老佛爺”的卡爾·拉格斐去世;昨天(3月9日),中國也失去了一位在時尚行業舉足輕重的人物——時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江。

3月9日晚間,時尚集團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時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江因病不幸于2019年3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2歲。

26年前,劉江與友人共同創辦《時尚》雜志,這是中國時尚化雜志的雛形。從一間小四合院出發,歷經風風雨雨,如今的時尚集團已成為參天大樹,成為中國最大時尚全媒體集團。

數據顯示,到2012年,整個時尚的年營收已經達到十幾億元的規模,《時尚》連續被評為中國最有價值的500個品牌之一。

劉江逝世的消息發布后,多位演藝業人士,如章子怡、許晴、李冰冰等,發文悼念。

影視界甚至傳媒界多位創業者、資方大咖等也紛紛發文表示受過劉江的鼓勵和幫助,“謝謝您當年熱心的鼓勵”,某電視臺主持人在朋友圈發文。

資深影視制片人,音樂制作人,烽云傳媒CEO張清源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回憶:“雖然與劉總謀面次數不多,但在烽云早期發展過程中,劉總不僅給了我很多創業的告誡和指導,同時還在資金、資源上真金白銀支持我和烽云公司。此情其景歷歷在目,雖時隔幾年不敢忘懷。總結劉總個人感受:樂善好施、長者楷模。”

另一位舞臺女主持也向記者表示:“我第一次上臺表演,磕磕絆絆地很不熟練,沒想到下臺后收到了劉江總親自發來的鼓勵,說年輕人繼續加油…”

26年的時尚之路:從小四合院走出的大集團

1956年9月14日,劉江出生于北京。他自幼聰敏,勤奮好學,做過知青,當過教師,1985年,加入《中國旅游報》擔任編輯、記者。憑借扎實的文字功底和專業能力,劉江先后負責該報文學副刊和新聞版采編及月末版的創辦。

1993年,劉江在當時的上級主管單位支持下,與吳泓等人共同創辦了中國第一本高檔生活消費類期刊——《時尚》雜志,并將其服務目標鎖定在生活率先美好起來的嶄新群體——白領階層。劉江擔任《時尚》雜志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其“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16字方針,開啟了時尚發展的新篇章。劉江曾在采訪中回憶說:

我們有一個簡單的夢想,讓中國人生活得更美好,與其他新富人相比,白領階層收入雖不算最高,但他們的整體素質較高。因此,我們將白領階層作為主要的塑造對象。

多年后,有人評說,劉江他們當年的一小步,開啟了中國期刊界的一大步。“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創刊時的艱難,這艱難不僅包括沒有資金、沒有經驗、沒有背景、很少被人理解,以及生活的壓力和必須放棄已有的一切的風險……”劉江回憶當時,形容自己和伙伴們是“三無”人員。

從《時尚》刊名的擬定,到雙封面倒翻的創意,從雜志欄目的編排,到紙張克數的斟酌,從組稿線索的分析,到廣告刊例的措辭,從招聘員工的口號,到與房東洽談租金的分期支付,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親力親為,從頭學起。所有人都是騎著自行車風里來雨里去,所有的辦公桌椅都是借來的,全體人員的第一臺電腦是朋友幫助攢的一臺486……

對那段創業之難,劉江歷歷在目,并強調時尚“是在我們騎著自行車的風塵仆仆中壯大的”。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時尚傳媒摸索出一套獨創的運作模式,目前主辦、合作、代理的時尚系列刊物的總數已達12本。《時尚》也成為第一本以廣告為主要營收和第一本自辦發行的高檔雜志,第一年就實現收入20萬元。從第5期起,《時尚》全部改為彩印,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檔雜志和中國期刊界快速崛起的新勢力。

除了在國內做得風生水起,劉江還具備國際視野。1998年,《時尚》雜志社在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公司(IDG)的協助下,與美國赫斯特(HEARST)出版集團達成了合作計劃,從此開始了《時尚》雜志的國際化道路,陸續合作出版了時尚最重要的三本大刊:《時尚COSMOPOLITAN》、《時尚芭莎HARPER'SBAZAAR》以及《時尚先生ESQUIRE》。

過去多年來,劉江領導時尚傳媒舉辦了各式多樣的跨領域活動,“我不再定位自己是平面媒體出版人,甚至可能不再是媒體人。”在此邏輯之下,時尚除了繼續做雜志、新媒體、發行公司,也投資電影、電視、話劇、圖書公司進而做足媒體業務,從時尚文化的傳播者向“時尚產業全方位服務商”乃至方案解決和產品生產商轉型,并且喊出口號,要把時尚的“媒體”兩個字拿掉。

留下未完成的轉型事業

1993年,當時市面上雜志普遍定價不超過1元。可是,從北京東單西裱褙胡同的一座平房小院里出來的《時尚》卻敢標10元的高價,當時看來,仿佛是個“國際玩笑”。劉江本人也沒有想到,這本雜志未來會打開如此廣大的市場。

經過26年,一本雜志已經發展成了集團。目前,時尚傳媒集團傳媒旗下已經擁有14本雜志品牌,包括《好管家》、《座駕》、《男人裝》、《時尚新娘》和《羅博報告》等。

圖片來源:時尚集團官方旗艦店

這么多雜志如何管理?

劉江提出的看法是,每本雜志、每個項目都像一顆葡萄。集團的資源就像葡萄的根莖,給葡萄輸送養分,每一顆葡萄長多大不受限制,但如果長不大甚至長壞掉,集團也不會違背自然規律,人為挽救。

這種“葡萄理論”嚴苛地近乎殘酷。媒體曾經報道過,在時尚集團,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例會都是“黑色星期一”。會上,各雜志的出版人要依據上月業績表現依次發言,這樣的會議一般為6個小時,最長能到8個小時。因為業績不好,被排到最后發言的人有時甚至會在會上大哭。“背靠‘時尚’這棵大樹,實際上‘特別不好乘涼’。既要應對外面的競爭,又要面對內部的你追我趕。”一位主編曾經感嘆。

正所謂打敗康師傅的不是統一,而是美團;打敗綠箭的不是炫邁,而是微信。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消費習慣。半本是廣告的時尚雜志,也被文本輕快、敘述個人化、一天一條推送的時尚KOL自媒體們侵蝕地盤:

2017年底,《悅己SELF》雜志、網站和APP業務關閉。捧紅了楊冪的高中女生時尚鼻祖《瑞麗時尚先鋒》宣布停刊。《伊周》也宣布只以新媒體形象出現,曾倒下的《費加羅》現在則靠著和《精品購物指南》合體才起死回生……

早在2010年,劉江就提出數字化轉型。去年,他又對時尚集團進行了全新的戰略升級:他提出時尚集團要從“出版時代”正式跨入“出品時代”。時尚集團的業務也不再僅僅是內容制造,而是要賦能產業,“時尚將融合進一切產業,也推動一切產業向時尚出發。”

在劉江看來,中國企業經過前期的大步狂奔,到了今天,需要提升的品牌競爭力,大多跟審美有關、跟內容有關。而這個“感性競爭力”,才是品牌之間最難捕捉、最難突破的差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時尚集團 劉江 去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