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2019-03-10 07:30:53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與數據聯盟伙伴智聯招聘聯合調查結果顯示,職場上,越年輕越焦慮,最焦慮的是90后(占比54%)和80后(占比50%)。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你會選擇改變什么?”
這是《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針對網上4萬網友調查中的一個問題,選擇“改變職業”和“改變所學專業”兩項的受訪者均占四成左右。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與數據聯盟伙伴智聯招聘聯合調查結果顯示,職場上,越年輕越焦慮,最焦慮的是90后(占比54%)和80后(占比50%)。
年輕人朝氣蓬勃,90后們會為什么而焦慮呢?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與數據聯盟伙伴智聯招聘聯合調查結果顯示,90后的焦慮來源多樣,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觸發他們的焦慮感。
85%的90后受訪者表示他們有“加班焦慮”;
61%有“晉升焦慮”;
57%有“消費焦慮”;
47%有“學習焦慮”;
45%有“晚睡焦慮”;
選擇有“發際線焦慮”(37%)、“健康焦慮”(34%)的受訪者比例也都在三成以上。
婚姻中有7年之癢,職場里也存在著殘酷的35歲現象。
正當年的他們究竟為什么而焦慮呢?結果顯示,35歲左右的職場人正面臨三重職場壓力——職場滯漲、年齡恐慌、生活無力。
69%的80后職場人認為,現有薪資與自身能力并不匹配,他們職場的上半場結束,感覺“中年油膩男”的稱號離他們不遠了;
高達半數的80后受訪者在為職場晉升問題煩惱;
有1/4的受訪者則表示過去一年沒有漲薪,這是令他們煩惱的原因;
2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存款,他們中有四成需要貸款買房。

長期主義
去碎片化
適度物欲
第一招,長期主義。《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與數據聯盟伙伴智聯招聘聯合調查結果顯示,當下求職普遍存在短視現象,54%的求職者不滿3年就要跳槽一次。大調查建議,年輕的職場人可以尋找一個為之奮斗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目標,為職場成長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第二招,去碎片化。《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與數據聯盟伙伴智聯招聘聯合調查結果顯示,80后、90后當中有超過20%的受訪者在“知識付費”上“光買不看”。大調查建議年輕人,如果只有碎片化學習一種方式,永遠不可能成為專家或高手,掌握技能“去碎片化”很重要。
第三招,適度物欲。《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現,近六成的年輕受訪者,存在過度消費的問題,賬單上的赤字會讓職場人生活水平下降(例如:午餐不足20元)。大調查建議,適度物欲,回歸本心,提升自己,做一個快時代的慢青年。

有成就
有激勵
消除焦慮、激發熱情,職場人最需要什么呢?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與數據聯盟伙伴智聯招聘聯合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最高的兩項是“成就感”(66.1%)和“薪酬/股權激勵”(64.7%)。
值得注意的是,“使命感”也成為能激發職場人熱情的重要因素,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選擇了這個選項。

(圖片均來源于央視財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