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8 14:19:58
武漢發布了《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打造服務名城、提高服務業開放程度。具體措施包括:凡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入的服務業領域,全部向外資、民間資本開放。在服務貿易創新方面,推動金融服務、電信服務、旅行服務、專業服務等重點領域開放發展。
每經記者|張明雙 每經編輯|文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提及“商埠”武漢的服務業,很多人會想到幾家市屬大型商業集團,但僅此而已,對于高質量金融、醫療等服務產品的供給一直存在短板。近日,武漢發布了《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在服務業領域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吸引外資、民間資本進入,推動重點領域的新興服務業發展。
“武漢服務業的短板幾乎是全方位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了高新區的軟件服務外,武漢的服務業與現代服務體系仍有很大差距,需要從醫療、教育等多方面著手彌補。
最新政策中提出,武漢要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服務名城,提高服務業開放程度。具體包括:凡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入的服務業領域,全部向外資、民間資本開放。在服務貿易創新方面,推動金融服務、電信服務、旅行服務、專業服務等重點領域開放發展。
加大服務業開放力度,與武漢服務產品供給不足有關。
2018年7月份,武漢企業聯合會、武漢企業家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2018年武漢服務業企業100強”榜單,四大國資背景商業集團武商集團、中百集團、武漢中商、漢商集團,以及九州通、卓爾控股均入選,且排名較高。
從綜合營收和資產規模指標看,武漢服務業百強總體規模增長較快,效益水平表現良好,一批服務業新品牌正加速崛起。不過發布機構分析認為,武漢服務業仍存在高品質消費品供給不足,創新發展供給側相對滯后等問題。一方面排名前十的主要是物流和國有投融資企業,服務業缺少向市場提供高質量消費品的供給能力;另一方面缺乏創新能力,服務業研發經費總額僅相當于制造業研發經費的5.6%,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為0.89%。
“武漢是國內的老工業基地,以制造業為主,服務業發展相對受到抑制。”陳波表示:“九省通衢”的區位優勢加大了武漢的人員流通,但也造成服務業集中于小商業領域,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大型商業模式難以生根發芽,多重因素下,武漢的服務業是全方位落后的,對未來競爭十分不利。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體來看,武漢的傳統服務業比重較大,商貿和消費較為發達,但現代服務業則比較弱,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存在短板,服務業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不足。
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也寫進了武漢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明確提出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升級,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深入實施新消費引領計劃,支持中心城區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武漢最新出臺的服務業政策還提出了“億元樓宇集群”的思路。通過開展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含商務樓宇)認定,重點引導服務業集聚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和重大項目建設,鼓勵各區制定政策支持樓宇經濟發展,打造億元樓宇集群。
產業集群需要諸多企業和項目支撐,武漢的現代服務業基礎較為薄弱,如何著手彌補短板?
陳波認為,武漢現有條件可以從兩個方面引進服務企業:一個是醫療,區位優勢決定武漢的醫療服務對中部的輻射能力很強,為南來北往的客商提供健康醫療服務;第二個是教育,武漢高校林立,但教育還缺乏國際化,在提高中部人口素質方面還需要努力。
葉學平則認為,武漢擁有很多服務業的人才和技術,如軟件服務業出現了雷軍、周鴻祎等知名人物,但由于缺乏良好機制,造成人才和技術外流,并沒有在本土發展,所以武漢需要在創新創業環境上作出突破,在知識產權、財產安全等方面加強保護機制等。
實際上,在武漢上述服務業政策中,也提到加快人才集聚和培育的問題。全國服務業500強、湖北服務業100強及武漢服務業領軍企業,如重點引進的符合條件的高管和專業技術人才,在落戶、購房、家屬隨遷、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保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