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7 21:53:52
今年來暴漲138%的保險巨頭中國人保攤上事了,國內券商龍頭中信證券今日首次覆蓋就對其看空,直言其股價過高,有超過50%的下跌空間。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何小桃

圖片來源:攝圖網
股市漲起來,就像著火的老房子,一發不可收拾。
滬指連破3000點、3100點關口,各種妖股“群魔亂舞”,爆雷股一馬當先,“虧得越多,漲得越大”。
面對烈火烹油的行情,有股民調侃道,“看基本面的都在吃面,看估值的都輸在起跑線”。不過,在市場一片狂熱之際,“券商一哥”中信證券今天(3月7日)發布了大漲以來首份沽空報告。
意外的是,中信證券槍口指向的不是“不講道理”暴漲的垃圾股,而是“天之驕子”中國人保(601319.SH)。
中國人保之所以被盯上,源于最近它的股票漲得確實太瘋狂:連續5個交易日連續漲停,近10個交易日股價翻倍。

在今日發布的《財險龍頭、但A股顯著高估》的研報中,中信證券指出,預計受益于公司財產險業務13%左右的ROE水平,壽險業務從補提準備金進入釋放準備金,中國人保未來三年攤薄ROE為9-10%左右,對應每股凈資產復合增速為10%左右。參照市場估值平均水平,分別按PB和PEV分部估值看,預計公司2019年合理股價為每股4.71-5.38元,對應1.25-1.42倍PB,對應13.1-15.0倍PE。

中信證券按照,11.66元/股計算,對應的2019年PB為3.1倍,PE為32.3倍,P/EV為2.54倍,股價顯著高于合理區間。中信證券認為中國人保未來一年股價潛在下跌空間超過53.9%,存在較大的估值下行風險,首次覆蓋給予中國人保A股“賣出”評級。
而如果按照今日收盤12.83元/股計算,中國人保的預計跌幅將更大。
A股市場券商對于給出“賣出”評級十分謹慎,看空股價50%以上的更是少有。因此,中信證券的研報在市場引起熱議。
有人贊中信證券的良知和專業素養:

也有人不屑一顧,堅持“忽略基本面,擁抱大陽線”:


而對于中國人保A股86萬股東來說,中信證券的報告顯然會影響他們的決策。
在中國人保股吧中,有看空準備清倉的:

有仍然看多,稱牛市不言頂的:

也有諷刺中信證券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

其實,不只券商看空,3月6日晚,中國人保自己也發出風險提示公告,特別提醒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
中國人保稱,截至2019年3月5日,保險行業7家上市公司平均靜態市盈率為20.3,本公司靜態市盈率為28.16,公司靜態市盈率高于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公司特別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理性決策,審慎投資。

而在這之后,中國人保再次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目前,中國人保A股總市值已達5674億元,市盈率達35.12倍。

和同行比,市盈率明顯偏高,和自己的H股相比,中國人保A股也已經漲得“不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了”。
和中國人保A股10個交易日股價翻倍的氣勢如虹相比,中國人保H股顯得冷清很多。今年以來,中國人保H股雖然上漲了15.87%,但截至今日收盤,每股僅報3.65港元,而中國人保A股今日收盤價報12.83元。

那么,中國人保A股上漲的邏輯在哪里呢。
不同于同期上漲的爆雷股,從業績來看,中國人保還是不錯的。
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中國人保子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及中國人民人壽保險所獲得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543.17億元、39.72億元及369.67億元,合計952.56億元,同比增長17.73%。
長城證券表示,中國人保作為次新股及財險龍頭企業,其1月保費數據遠好于預期及同業。
然而,這樣的業績顯然不能支撐近一段時間股價的暴漲。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不少金融股漲幅一馬當先,除了中國人保以外,紫金銀行等均出現了連續拉升的現象,一些金融新股已有莊股特質。
該人士分析:
首先,這類股真實流通值很低,雖然是金融股,總市值大,比如現在的中國人保,總市值已超過5000億元,但因為是新股剛上市不久,流通市值僅有130億元。紫金銀行總市值432億元,流通市值也僅為43.2億,和一只創業板股票差不多。
其次,大盤漲跌已對他們沒有影響。拿紫金銀行來說,上證指數在2月26日與2月28日均出現了調整,但是這兩天全部打板,絲毫不理會市場調整。就拿今天市場來說,雖然早盤震蕩,但是中國人保全天一字板封死漲停。這和市場近期一直暴漲的東方通信等股極為相像。
另外,從操盤手法上來看,急漲急跌也是莊股標志。就拿中國人保來說,2月28日,最高跌幅被打至下跌超6%,但是次日股價又被推上漲停。3月1日,紫金銀行從跌停位拉起至收盤時跌幅不足2%,而次日再度漲停。
最后,該人士向記者表達應該提醒投資者風險,之前特力A、杭蕭鋼構等股一度持續大漲,但最后成了一地雞毛,千萬不要做最后一個接棒人。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