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5 22:53:45
與其說這是一份工作報告,不如說更像一份承諾書,一份國務院發出的考卷,城市則是具體作答者、落實者。
每經記者|吳林靜 朱玫潔 謝孟歡 黃名揚 每經編輯|劉艷美
一年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城叔格外感觸。
1萬9千字的報告,印象最深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談到減稅降費時一度變高的聲線,談到營商環境那句“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分,服務不好是失職”,以及談2019年工作計劃時無數次被掌聲打斷。
“這會給各級財政帶來很大壓力”
“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
“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
“今年財力很緊張”
報告四次提到財政“緊日子”。
“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
報告用更多篇幅規劃了民眾的“好日子”。
“緊日子”與“好日子”,意味著具體指標的變化,每一個上升或下降的數據背后,都牽涉一系列改革。
與其說這是一份工作報告,不如說更像一份承諾書,一份國務院發出的考卷,城市則是具體作答者、落實者。
城叔將這份考卷梳理出來,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并給出解題思路。必答題是必須完成的硬性指標,搶答題則是根據自身情況可提前布局的發展方向。待明年此時,我們再來看看,各城市究竟如何作答。
1.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
解題思路: GDP增速是經典基礎題目,反映地區一年經濟運行的基本面。2018年國內GDP增速為6.6%,山東、甘肅、新疆、重慶、海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天津,10個省市GDP增速未跑贏全國整體水平,在此題上“丟分”,今年要多注意了。

數據來源:各省份統計局及政府工作報告
2.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解題思路:“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只要就業穩、收入增,我們就更有底氣。”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格外強調就業的重要性,并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具體怎么做?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是一大路徑。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高職院校,提升技能,中央財政也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解題思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是普通人最關注的指標之一。從去年各省份情況來看,最高值為海南11月數據,達到103.91,即比上年同月高出3.9個百分點。另外,北京、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青海13個省份在2018年均有月份漲幅超過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4.降費:
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
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
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
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
取消或降低一批鐵路、港口收費……
減稅:
制造業等行業現行增值稅稅率從16%降至13%;
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增值稅稅率從10%降至9%;
保持6%一檔的增值稅稅率不變,增加稅收抵扣等確保稅負只減不增;
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可降至16%;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
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解題思路:落實!關鍵是讓普通人和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都有明明白白的感受。
5.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災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解題思路:撬動民間資本參與,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報告特別強調重拾政府信用,講誠信守契約,拖欠企業的款項年底前要清償一半以上。
6.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解題思路:政府專項債券,針對重大項目的支持;銀行貸款,針對小微企業金融扶持。地方政府搭臺,促進資金與項目對接,采取更具針對性的點對點投資,避免資金浪費和大水漫灌。
圖片來源:攝圖網
7.營商環境優化提出“進一步”目標,包括一網通辦、異地可辦、最多跑一次……城市如何提升“放管服”改革含金量?
解題思路:簡政放權走到今天,需要啃更多“硬骨頭”。優化營商環境,數據指標是一方面,更重要是轉變觀念。
多聽聽企業、人的需求,從需求來解決問題,想必效果會大有提升。這也意味著,打通政府與企業、人之間的“最后屏障”尤為關鍵。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效率也愈發重要,能用互聯網解決何必跑來跑去?促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已成趨勢。
8.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城市能做什么?
解題思路:建敬老院、養老服務中心等措施僅是基礎,從更深層次來講,城市應從規劃之初便考慮老年人生活需求。
比如,社區要宜居,應當符合老年人步行范圍需要,住所距離醫療機構、商店及菜市等配套設施不超過5~10分鐘步行距離。同時,對社區養老服務業應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
9.二孩時代,更多嬰幼兒安全、教育、照看服務形成巨大需求,城市如何應對?
解題思路:提高生育福利、完善育幼配套服務、完善教育配套制度、加大醫療衛生投入等,都是完善社會支持體系、促進生育率提高的途徑。
一方面,要堅持公益性,擴大普惠性優質公辦幼兒園比例,繼續增加公辦托幼園所數量,擴大現有托幼園所規模和容量;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拓展和豐富托幼服務形式。
10.報告提出,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城市如何提升城鎮化質量?
解題思路:“人”一定要放在首位。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關懷。具體一點,公交是否方便?家旁邊有沒有菜市場?辦公樓下是否有便利店?城市道路對殘障人士是否友好?解決好人的需求,才是當前所需要的新型城鎮化。
11.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到期后繼續執行。
解題思路:西部大開發多年,面臨新形勢,也需要新“指揮棒”。在“優惠政策”延續前提下,西部城市如何不斷創新、承接加工貿易的轉移,將是破題關鍵。需要注意的是,在“繼續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過程中,兼顧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應是優先考慮的問題。
12.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解題思路:雄安新區頂層設計已經完成,進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宜居之城”是雄安新區四個定位之一,遵照規劃從根本上避免“大城市病”,為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借鑒。
13.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寫入報告,前者需要落實剛出爐的規劃綱要,后者需要著手頂層設計。
解題思路:城市單打獨斗已成歷史。粵港澳大灣區,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在推進規則銜接、要素便利流動方面,面臨的阻力格外突出。走向區域協調發展的長三角,也亟需打通物流要素“大動脈”,建立綜合區域交通運輸體系。
區域一體化,要素流動是關鍵,聯通優勢是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點,也將為未來的城市群發展提供借鑒。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