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2 15:33:29
3月2日早間,有消息稱,債券圈大佬屈慶已正式從華創證券離職,并出任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聯席副主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屈慶先生,其手機無人接聽。但是其公眾號“屈慶債券論壇”的歡迎語已經改成“本微信號是江海宏觀債券研究團隊和江海資產管理投資部發布研究觀點的平臺”。從中可以看出,屈慶加盟江海證券已是板上釘釘。2008年、2012年、2013年,他曾三次獲得新財富固收研究第一名,2011年新財富固收研究第二名。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吳永久
圖片來源:攝圖網
3月2日早間,有消息稱,債券圈大佬屈慶已正式從華創證券離職,并出任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聯席副主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屈慶先生,其手機無人接聽。但是其公眾號“屈慶債券論壇”的歡迎語已經改成“本微信號是江海宏觀債券研究團隊和江海資產管理投資部發布研究觀點的平臺”。從中可以看出,屈慶加盟江海證券已是板上釘釘。
在固定收益領域,屈慶是不折不扣的大神級人物。他曾任職湘財證券研究所債券研究員,2006年起進入申銀萬國研究所,從事固定收益研究,任債券首席分析師。離開申萬后,又歷任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華創證券研究所債券首席分析師、華創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2008年、2012年、2013年,他曾三次獲得新財富固收研究第一名,2011年新財富固收研究第二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月28日,“屈慶債券論壇”所發布的仍然是華創證券的文章,題目為《相較PMI數據回落,更值得關注需求和預期的顯著改善——華創投顧部債券日報》。3月1日開始則轉為發布江海證券的文章,當天的標題為《1月央行報表分析: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加快,警惕流動性的邊際收緊風險——江海證券資管部流動性專題》,作者吉靈浩。
3月2日連續發布了兩篇文章,一篇題為《割裂的票據市場:2019年會成為“另外一個債市”嗎? —江海證券資管部外聘專家看票據系列報告》;一篇題為《后資管新規時代監管格局——2019年影響市場的重要監管文件梳理》。
雖然上述幾篇文章原創作者均非屈慶本人,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仔細閱讀后發現,這幾篇文章專業性極強,也非常切合當下固定收益領域熱點話題。
如3月2日的《后資管新規時代監管格局——2019年影響市場的重要監管文件梳理》,對2019年以來已經執行和開始執行的文件進行了梳理,指出“雖然資管新規正式稿和后續的補充文件從過渡期、公募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范圍、過渡期內的估值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適度的放松,但打破剛兌、規范資金池、嚴控影子銀行、實施功能監管和穿透監管的整體方向和思路并未改變,資管新規對資產管理行業業務模式、行業格局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屈慶債券論壇”目前已經發布了超過1000篇文章;幾乎每天都有文章推送。
而屈慶新加盟的江海證券也值得一提。
江海證券為上市公司哈投股份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達到67.67億元。根據其官網介紹,目前江海證券擁有77家分支機構,包括19家分公司和58家營業部,其中33家營業部布局在黑龍江省內,其他分支機構除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外,還分布在福建、遼寧、山東等多個省份。
哈投股份每月公布江海證券的業績。從券商月報匯總來看,2018年江海證券全年虧損達到1.9億元;這與行情下跌導致各業務鏈條收入下降有關,也與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有關。
從規模和業績來看,目前江海證券一直處于業內中游水平。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江海證券凈資產為101.43億元,行業排名第46;營業收入13.54億元,排名第56位。
作為固定收益的大佬,屈慶的加入又會給江海證券帶來怎樣的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持續跟蹤報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