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8 21:18:29
2月份,反映制造業生產表現的生產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下,表明制造業生產活動有所減緩。另一方面,反映需求表現的新訂單指數為50.6%,比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重返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回升。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PMI)數據。
此次公布的2月份制造業PMI并未延續上月小幅回升的趨勢,數值為49.2%,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雖然短時間內制造業PMI還沒有重返景氣區間,但一些構成制造業PMI的分項數據表現比之前有明顯好轉。有專家認為,這標志著穩經濟的政策效果正逐步體現。

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構成2月制造業PMI的多項分項數據來看,本月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供給端和需求端的表現出現了明顯分化。
反映生產表現的生產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下,表明制造業生產活動有所減緩。而從歷史數據看,這也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
不過,在需求側方面,反映需求表現的新訂單指數則出現了強勁回升。從數據看,2月新訂單指數為50.6%,比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重返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回升。
對于PMI分項指標的分化走勢,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稱,這表明生產活動有所減緩,但市場需求有所回升。
趙慶河表示,受春節前后部分企業停工減產影響,生產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但從需求側看,新訂單指數重回擴張區間,為50.6%,比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市場需求有所恢復。另外,隨著“六穩”政策措施的加快推進,企業預期明顯改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2%,比上月明顯上升3.7個百分點,升至4個月以來的高點。
針對本月新訂單數據走強趨勢,興業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王涵分析稱,新訂單回升應與去年下半年至今政府致力于改善信用環境,年初社融增速大幅反彈等有關,表明政策效果有所顯現。
華泰固收張繼強團隊評論認為,PMI等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尚未逆轉,但其中短期春節、天氣等因素擾動較大,訂單指標顯示穩經濟的政策效果逐步體現,之前的社融增速緩解了市場擔憂情緒,開工旺季的表現大概率不會差。
由于PMI長期以來被視為是經濟增長的“領先性指標”,因此近一段時間以來,其走勢的起伏也激起了各界關于“經濟拐點何時來臨”的一場討論。
例如,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稱,經濟拐點可能要到今年年中出現。他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仍有可能慣性下滑,隨著主動去庫存周期結束、產能新周期和貨幣、財政政策效應顯現,年中經濟將觸底,下半年企穩,全年前低后穩,經濟失速風險緩解。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經濟拐點可能已經出現。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分析稱,政府的逆周期政策操作時點早于預期,令1月信貸與社融增速表現強勁。如果這一增長能夠持續,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強勁的環比回升動能”,甚至溢出至其他經濟體。
“換句話說,去年四季度可能是本輪短周期最壞的時候。”梁紅表示,高于預期的政策調整力度,反映政策層面看重“穩增長”。
去年四季度以來,宏觀調控加強了逆周期調節力度,人民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定向降準、進行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創設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工具等,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入2019年,貨幣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融增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