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志 2019-02-28 20:41:30
截至2019年2月27日,A股有31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583份減持計劃,估算減持市值達573.86億元,其中24份減持計劃已完成。這當中90份減持計劃屬于清倉式減持,近三分之二的減持方為投資機構。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表示:“2018年太低迷,很多資金無法退出。比如3年期、5年期的基金,尤其是加了杠桿的,到期了必須得退,否則過不了出資人那關。”
圖片來源:攝圖網
A股回暖刺激了股東套現意愿,此輪減持計劃中,擬清倉式離場股東頻現,此前獲得“紓困馳援”的部分公司,亦被股東和高管減持
春節過后,A股走出一波暴漲行情。2月25日,三大股指齊齊放量飆升,均漲逾5%。上證綜指收復2900點大關,兩市合計成交超過1萬億,近300只個股漲停。
亢奮的市場,不僅帶來了證券開戶數量的激增,也刺激了股東的減持意愿。頻頻出現的清倉式減持,考驗著本就脆弱的市場神經。在密集的擬減持陣營中,此前股東或自身獲得“紓困馳援”的公司,亦有股東和高管閃現其中。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27日,A股有31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583份減持計劃,估算減持市值達573.86億元,其中24份減持計劃已完成。這當中90份減持計劃屬于清倉式減持,近三分之二的減持方為投資機構。
“并非不看好后面的市場,而是有些資金等不了了。”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告訴《財經》記者,“2018年太低迷,很多資金無法退出。比如3年期、5年期的基金,尤其是加了杠桿的,到期了必須得退,否則過不了出資人那關。”
機構預測,2019年滬深兩市解禁市值約為2.67萬億元。如何化解減持壓力維持來之不易的行情,仍需各方思考。
自2018年11月A股回暖以來,特別是春季大行情讓減持者動作頻頻,其中,擬清倉式減持更是不斷挑動市場“神經”。
2月份股價連續上漲的中原證券(601375.SH),讓股東看到減持機會。因自身資金安排需要,其原始股東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于當月14日稱,擬清倉式減持6.0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5.71%。
公司15日又公告稱,出于審慎態度考慮,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將擬減持的股份降至不超過2.32億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6%)。以當前股價估算,減持市值達13.76億元。
2月21日,富邦股份(300387.SZ)表示,公司股東香港NORTHLAND,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清倉式減持公司4025.17萬股股份。
《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前股東獲得紓困資金支持的公司,其股東亦有全部減持所持公司股份的計劃。
2018年12月份,深圳市國資委旗下遠致富海擬接手麥捷科技(300319.SZ)控股股東動能東方26.44%股權,2019年1月2日,深圳市高新投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受理動能東方2000萬股股票質押業務,深圳國資馳援公司股東效率頗高。但隨后的1月16日,所持麥捷科技3707.79萬股的隆華匯,計劃在2019年2月14日-2019年8月13日,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不超過3707.79萬股,可謂清倉式減持。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27日,有315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583份減持計劃,估算減持市值達到573.86億元。其中90份減持計劃屬于清倉式減持,即擬出售股東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占比達到15.44%。以2月27日各公司收盤價計算,估算減持市值超過10億元的有7家,超過5億元的有30家。
“減持是股東的合法權益,短期內確實對市場有沖擊,但是可以在預期內的,只要按照規定做好披露,合法合規減持是沒問題的。”溫莎資本投研總監魏新元告訴《財經》記者。
不過市場似乎對這一動向頗為敏感,鵬鷂環保、萬興科技等股價均在發布相關股東清倉式減持公告后跌停,遭遇二級市場“用腳投票”。
除了持股5%以上大股東外,上市公司董監高也在忙減持。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滬深兩市90家上市公司共計238名高管公布減持計劃,擬減持公司股份合計4.67億股股份。
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74.65%的凱發電氣(300407.SZ),其8名董監高擬自2019年2月18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086.88萬股。
部分股東或公司獲得紓困資金支持之后,相關公司高管減持并不手軟。
2019年2月14日,聯創互聯(300343.SZ)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洪國擬與淄博市金融工作部門密切合作的紓困基金等機構合作,獲得扶助金額不超過6億元,用于其化解股票質押風險。
次日,聯創互聯董事、高管王蔚通過集中競價減持公司195.62萬股股份,成交均價5.99元,合計套現1171.76萬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90份清倉式減持計劃中,機構投資占比近三分之二,為減持主力軍。
1月4日晚,正海生物(300653.SZ)宣布,因為基金到期的原因,持有公司233.7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2.92%)股份的股東鼎暉維鑫及其一致行動人鼎暉維森持有公司的162.45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例2.03%)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96.22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95%。
截止2月20日,上述股東累計減持正海生物198.1萬股股份。
在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看來,投資機構的減持跟實際控制人、董監高不同,并非不看好后市。“2018年太低迷,很多資金無法退出,硬拖了一年。2019年行情向好,大家趕緊賣,因為資金等不了了。比如3年期、5年期的基金,尤其是加了杠桿的,到期了必須得退,否則過不了出資人那關。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巨頭“九鼎系”的減持顯得尤為心急,其擬密集減持皇庭國際、新疆火炬、榮泰健康等6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其中新疆火炬公布的減持計劃中,有7個股東均為“九鼎系”旗下的投資機構,且均為“清倉式”減持,此舉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1月3日,新疆火炬發布公告稱,九鼎投資因自身資金需求,其控制的7個機構股東擬減持不超過2432萬股,占總股本的17.19%;同時,君安湘合及王安良因自身資金需求,擬減持不超過1286萬股,占總股本的9.09%。上述減持計劃合計,新疆火炬的9名股東最高將減持37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6.28%股權,以當前的股價估算減持市值為7.73億元。
上交所火速下發監管函,要求公司核實相關股東在IPO前投資上市公司時是否已有明確的退出安排,本次減持計劃與該退出安排是否一致。
“九鼎的減持具有特殊性,自身陷入危機流動性緊張,需要錢。”魏新元說。
市場之所以密集發布減持計劃,除了行情回暖刺激外,限售股集中解禁也是一大因。
距離限售股解禁還有幾天,鵬鷂環保兩位股東就早早拋出清倉減持計劃。1月2日晚間,鵬鷂環保披露股東減持計劃,公司的第二大股東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和第三大股東衛獅投資擬清倉減持公司股份,合計計劃減持30.45%公司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股份于2019年1月7日才到期解禁。在此利空消息下,1月3日鵬鷂環保直接開盤跌停,報收10.65元/股。
繼中原證券之后,另一家券商華西證券也遭遇了股東減持。
公司于2月19日晚公告稱,第四大股東都江堰蜀電投資公司(持股6.94%),擬將減持1.3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就股份來源來看,屬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的股份,于2019年2月11日解除限售。也就意味著,在解禁僅僅8天后,都江堰蜀電投資公司立即發布了減持計劃,以當前股價,估算減持市值約14.31億元。
西南證券的研究顯示,A股2018年被減持公司家數為1350家,占當年解禁公司家數1720家的比例為78.49%,被減持市值為1416.33億元。2019年滬深兩市將共有1067家公司的2572.41億股解禁,解禁市值約為26615.83億元。若按照2018年4%左右的公告減持比例估算,2019年公告減持市值預計約為1000億元左右。
“IPO時已經披露了限售解除時間,中小投資者應當有所預判。”著名投行人士、資本市場觀察家王驥躍表示。
談及如何應對限售股減持所帶來的沖擊,王驥躍提出,應大力發展衍生品業務,采用其他金融工具來接盤。例如可用ETF基金或者貨幣基金來接盤。賣出者持有股票變成持有基金或其他金融資產,需要變現時再變現,可以減少對市場的沖擊。
來源:《財經》雜志 記者:王穎 張建鋒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