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2-27 19:51:02
ETF資金面的變化,是當下A股行情的直接反映,也勾勒出一個個持有人的投資形象。一邊是A股持續回暖,外資瘋狂涌入內地;一邊卻是ETF金主們集中甩手離場。而最終的行情走出,必然有一方是錯誤的。
A股強勢反彈之際,已有超100億元的資金撤離了股票型ETF。
全市場157只股票型ETF,在最近的12個交易日內,凈贖回76.63億份的基金份額。華安創業板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三大龍頭ETF直接貢獻了七成的贖回量。
而另一邊,得益于節節攀升的券商股行情,證券ETF開始受到資金追捧,成為這波大撤離中的一道另類風景線。
一邊是A股持續回暖,外資瘋狂涌入內地;一邊卻是ETF金主們集中甩手離場。2018年風靡二級市場的ETF,如今持續遭遇“規模滑鐵盧”。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市場上現存157只股票型ETF,春節后至今短短12個交易日,已經合計凈贖回76.63億份的基金份額。如此劇烈的贖回節奏,在火熱的A股行情下,顯得有些突兀。而這一切,主要拜一些“龍頭ETF”所賜。
豬年至今的12個交易日內,華安創業板50ETF凈贖回32.86億份,居于凈贖回榜首位;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凈贖回10.85億份,位居次席;華夏上證50ETF凈贖回10.41億份,居于第三的位置。三大ETF凈贖回54.11億份,占總贖回的70%。
易方達創業板ETF、華夏滬深300ETF等龍頭ETF均出現了高低不等的凈贖回。華爾街見聞根據凈值粗略估算,157股票型ETF合計凈流出127.58億元。
而同期滬指上漲12.35%,157只ETF也全部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高達14.04%。因此,如此巨量資金短時間內迅速離場,多少令人摸不著頭腦。

ETF收益的回暖進程,與份額的贖回量也有著一定關系。以華安創業板50ETF為例,2月11日至2月26日的12個交易日間,其基金凈值漲幅與基金申購量大致呈現出負相關關系,即基金凈值越上漲,基金贖回量越大。
2月25日,A股走出驚艷表現,三大股指分別上漲5.60%、5.59%、5.50%。華安創業板50ETF的基金凈值當天大漲6.80%,這是該基金自2016年6月成立以來,最大的日內漲幅。
不過2月25日,華安創業板50ETF卻出現4.21億份的凈贖回。在此前后的兩天,凈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份額則分別有5.31億份、4.43億份的凈贖回。
華爾街見聞發現,“基金凈值越上漲,基金贖回量越大”的現象同樣存在于易方達創業板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等龍頭ETF產品上。

ETF悉數取得正收益,且賺錢效應尚在延續,資金為何要急著贖回呢?
滬上某ETF投資總監分析:“2018年下半年市場估值處于低位,不少投資者借助ETF來布局市場、規避個股爆雷,所以當時ETF份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019年以來,市場反彈幅度較高,一些投資者估計是獲利兌現了。”
另一股票基金經理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根據以往經驗,投資者回本的時候,基金面臨的贖回壓力非常大。等到業績翻為正收益后,贖回量才會慢慢回落。若后續收益持續攀升,又會從凈贖回慢慢轉換成凈申購。”也就是說,伴隨著市場好轉,ETF反而可能面臨更大的贖回壓力。
實際上,在A股大跌愈演愈烈的2018年四季度,資金加速涌入易方達創業板ETF、華安創50ETF、華夏上證50ETF等明星ETF。“股市越跌,資金越買ETF”是當時的一道風景線。不過目前這些寬基指數均基本恢復到2018年四季度初的水平,這或許刺激了部分資金選擇回本離場。
眾多ETF出現大比例贖回之際,證券ETF則顯得有些異類。
春節后至今,在凈申購榜單上,國泰證券ETF、華寶券商ETF分別以6.05億份、3.67億份的凈申購量,高居申購榜的第一、二位,兩只產品合計有近9億元的資金流入。
究其原因,很自然會聯想到這12個交易日內的A股行情。短短12天內,A股三大股指分別上漲12.35%、18.29%、21.69%。而證券指數更是笑傲群雄,同期申萬券商指數漲幅高達32.20%。
無利不起早。面對鶴立雞群的券商股,資金扎堆流入證券ETF也就不難理解。

華爾街見聞 蘇宏波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