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1 22:27:55
近年來,我國都市圈建設呈現較快發展態勢,但城市間交通一體化水平不高,分工協作不夠,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嚴重。為此本次發改委出臺的指導意見旨在基本消除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以推動我國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在地鐵、輕軌日漸成為城市居民出行不可或缺交通工具的時代,一小時通勤早已不是什么難事。可不管市域內的軌道交通如何發達,以往總有一層藩籬難以打破,那就是行政區劃的阻隔——在地鐵等軌交由地方立項并報批的背景下,北京的地鐵原則上總不能延伸到河北省境內吧。
且慢,今后這未必不能辦到——當中國城鎮化已進入新階段、一批世界級城市群即將“破土而出”之際,都市圈發展新的“頂層設計”出臺,讓一切皆有可能。
2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正式公布了《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針對現代化都市圈的發展提出了多條針對性強的方案,比如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再比如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軌道交通適當向周邊城市(鎮)延伸,這一方案也被視為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的“拆籬”之舉。

圖片來源:新華社
2月18日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一時間,如何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話題。
要形成一個在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的城市群,在城市群中起“領頭羊”作用的都市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世界范圍內的著名城市群中,就有以東京為核心的從東京、橫濱到大阪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以倫敦為核心的從倫敦到曼徹斯特的英倫城市群。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都市圈的發展對于形成城市群的目標有著重要意義。“城市群是由都市圈構成的。作為一個都市,首先要和周邊的城市建立密切聯系,然后在城市群之間發生聯系。所以先要在都市圈中形成一體化,再在城市群中形成一體化。”
針對城市群和都市圈之間的有機關系,此次發布的《意見》闡釋稱: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國家發改委以發布專門文件的形式推動現代化都市圈的發展,這也充分體現了都市圈在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性。
“要致富、先修路”。一個地區或是一個都市圈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縱觀此次發布的《意見》,記者注意到,未來軌道交通將成為都市圈建設的重點,軌道交通網絡將成為都市圈內部互聯互通的主干。
《意見》強調,統籌考慮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布局,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條件地區編制都市圈軌道交通規劃,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軌道交通適當向周邊城市(鎮)延伸。
從《意見》的有關內容來看。未來政策將鼓勵通常只在某個城市行政管轄范圍內運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跨市域運行”,進入與其相鄰的周邊城市。
事實上,記者也注意到,目前在國內的一些特大城市,已經出現了跨市運行的軌道交通線路。比如說,2013年建成的上海地鐵11號線花橋段,就進入了與上海相鄰的江蘇省昆山市境內。
而在此次《意見》發布后,這樣的“跨市域地鐵線路”有望更為普遍。例如,根據北京當地媒體今年1月發布的消息,即將投入建設的北京地鐵平谷線最新規劃顯示,平谷線從北京市平谷區出發,進入河北省管轄的“北三縣”地區,在河北省燕郊將分為兩支:一支進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并接駁其他線路;另一支拐入北京東壩地區。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此外,從近期國家發改委對各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批復來看,更好發揮可利用現有鐵路資源開行的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的作用,也成為目前政策關注的重點。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的批復就指出,要統籌做好城市軌道交通與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的規劃布局,研究提升城際鐵路公交化服務水平的有效措施,著力構建多層次、一體化的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
都市圈的興旺發展,離不開一個合理平衡健康的人口結構。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各大城市也掀起了“搶人大戰”,以擴大其常住人口規模。據機構統計,自戶籍新政實施以來至2018年底,西安新增落戶人口已超過105萬。南京、合肥等城市在2018年落戶均超過10萬。
此次公開的《意見》在各都市圈的人口政策上也提出了不少創新措施。
《意見》明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加快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統籌推進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市民化,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和社會融合。推動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共建。
此外,《意見》還強調,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享。鼓勵都市圈內開展多層次多模式合作辦學辦醫,支持有條件的中小學和三級醫院推進集團化辦學辦醫,開展遠程教學醫療和教師、醫護人員異地交流,支持中心城市三級醫院異地設置分支機構。在都市圈內率先實現與產業鏈相配套的中高職學校緊缺專業貫通招生。推動病歷跨地區、跨機構互通共享,推動醫學檢驗檢查結果跨地區、跨機構互認。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