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12 00:16:10
張敬偉
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總體實現了“安全、有序、優質、高效、文明”目標。綜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文化和旅游市場繁榮有序。
另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商品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
4.15億人出游,5139億元旅游收入,這是一筆民生休閑賬。全國零售和餐飲消費實現10050億元,則意味著春節消費首次突破萬億元,“金豬”聚集效應名副其實。
在全球市場都緊盯中國,唱衰中國經濟和慨嘆中國消費降級之時,春節消費大數據給出了樂觀答案。春節旅游人數、旅游收入增幅、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均跑贏了2018年GDP增速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春節消費依然火旺,由此可見假日經濟動能并未衰減。更重要的是,從春節消費大數據看,傳統民俗和民間文化的吸引力凸顯,旅游過年已成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親子游、文化休閑游成為節日期間主流的旅游休閑方式。春節旅游的文化內涵提升,春節旅游消費提檔升級。
此外,基層和鄉村的春節休閑方式也從“老三樣”的K歌、打牌、搓麻,升華為民俗活動和文化展覽等唱主角。以往民工返鄉潮催發的鄉村熱鬧,以及節后返程催生的“鄉愁”,也更新為美麗鄉村的春節敘事,以及年俗文化浸潤的鄉村快樂。美麗新農村和新時代農民演繹的農村年俗文化,也詮釋了新時代的民生幸福感和獲得感。
春節電影檔的百舸爭流和票房強勁,也彰顯了中國影視文化的繁榮,以及由此帶來的文化自信。特別是,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僅掀起了城鄉觀眾的觀影熱潮,也在北美等市場上線,被視為不輸于好萊塢大片的中國科幻的扛鼎之作。作為文化產品,中國電影不僅帶來了新的春節票房紀錄——58億元,而且也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遠播全球的象征。
全球市場面臨不確定因素,中國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尤其是經濟下行壓力。在全球貿易環境依然復雜的情勢下,“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格外引人關注。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回落了1.2個百分點。如果扣除掉汽車類商品,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大概回落0.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單汽車消費一項大概造成了0.8個百分點增速的落差。而數據顯示,歐美國家千人汽車保有量為600-800輛,中國千人擁有汽車不足180輛。因此,按照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容量,中國汽車消費還有相當的提升空間。
汽車不是春節消費的主力,吃喝玩樂才是春節消費的主流。借力于互聯網絡和移動支付的便捷手段,年輕一代還是追求網購環節的高品質、綠色和健康食品消費。以往是吃得飽、吃得好,現在是吃得健康和吃出品味。數據顯示,河北保定、湖北潛江重點監測企業綠色有機食品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0%和18.6%。
“年夜飯”訂餐也用上了“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平臺訂單量急升。以往是父母為兒女準備年夜飯,現在是子女通過互聯網平臺為父母訂年夜飯。這不是簡單的代際責任傳遞,而是新技術、新生活方式和市場的深度融合,從而激活了春節消費市場活力,也提升了公眾的生活品質。
除了春節飯店不打烊,電商平臺也不打烊。京東春節消費數據顯示,京東平臺的銷售額相較此前上漲了42.74%,其中銷售額前五的品牌分別是手機通訊、電腦辦公、家用電器、服飾鞋靴和家居家裝。而銷量前五品類則是本地生活旅游出行、母嬰玩具、食品飲料、美妝個護和服飾鞋靴。
消費升級的話題,曾經引發不少網友關注。春節黃金周消費穩中有升的數據,顯然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振消費市場信心的作用。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