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31 20:26:56
1月30日晚,人稱“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大幅下修業績。公告顯示,公司此前預計2018年度凈利潤變動區間為虧損15億~17億元,修正后預計虧損29億~33億元。虧損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讓人大跌眼鏡:受資金緊張的影響,雛鷹農牧竟然因缺錢而飼料喂得不及時,活活餓死了一批生豬。網友稱:大半夜的笑死我了,豬被餓死了!比扇貝游走了還好笑。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文多 趙云 郭鑫
前有獐子島(002069.SZ)的扇貝離奇跑路,如今又有雛鷹農牧(002477.SZ)餓死生豬,上市公司業績虧損的獵奇原因再度刷新了投資者認知。

1月30日晚,A股市場繼續爆雷聲陣陣,人稱“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也未能幸免而大幅下修業績。公告顯示,公司此前預計2018年度凈利潤變動區間為虧損15億~17億元,修正后預計虧損29億~33億元。
虧損幾近翻倍,其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讓人大跌眼鏡:受資金緊張的影響,雛鷹農牧竟然因缺錢而飼料喂得不及時,活活餓死了一批生豬。雪上加霜的是,豬周期等因素也導致公司的利潤明顯降低。
而此前(去年11月),為緩解債務問題,雛鷹農牧曾與多位債權人達成過“以肉償債”協議。有網友評論:如今豬都餓死了,還“有肉可償”嗎?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月30日晚,一紙業績下調公告再度將雛鷹農牧的經營難題擺在人們眼前。自去年6月財務風波接連爆發以來,這家公司正經歷上市來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2018年11月5日,雛鷹農牧發布公告稱,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應于11月5日兌付本息5.28億元,而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債資金。
重壓之下,“還錢”對于雛鷹農牧來說刻不容緩。為此,當時的雛鷹農牧上演了一出“以肉償債”的戲碼,著實成為資本市場一樁新鮮事。
據雛鷹農牧11月中旬發布的債務事項進展公告,公司計劃調整其所涉債務的支付方式:對部分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而利息全部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梳理發現,雛鷹農牧旗下囊括多款高端肉制品,其中包括幾款標價在萬元左右的發酵火腿產品。

雛鷹農牧的高端發酵火腿售價很高(圖片來源:京東商城截圖)
“以肉償債”還沒過多久,如今雛鷹農牧又遇上了麻煩。
公司披露,由于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于預期,疊加其它因素影響,公司較前次預測相比減少利潤3.91億元。

也就是說,大名鼎鼎的“生豬第一股”資金緊張到了不能及時喂飼料,而活活餓死生豬的境地。由于雛鷹農牧并未明確公布生豬死亡率數據,具體死了多少頭豬無從知曉。
不過,我們可以大致算算這么多的虧損“值”多少頭豬的價錢。
據豬價格網統計顯示,1月31日全國各省外三元豬均價為11.25元/公斤。
按照上述假定的11元/公斤的價格作為衡量標準,假設每頭豬50公斤,以預虧的中位數31億元計算,大概要“餓死”560萬頭豬;
假設每頭豬100公斤,以預虧的中位數31億元計算,大概要“餓死”280萬頭豬。即便以11.25元/公斤的價格和每頭豬100公斤來計算,31億元相當于270萬頭豬。
當然,生豬死亡并不是業績預測變動的最大原因,公司披露,由于養殖成本高于銷售價格、盈利能力及融資能力受影響等原因,導致資產減值超過7億元;此外,公司產生近1億元的計提商譽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盤后,雛鷹農牧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公司銷售生豬單價大幅下滑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公司于2018年集中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進行業績“洗澡”的情形。
30年前,一腔熱血投身養殖行業的侯建芳,肯定想不到,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處境會如此尷尬。
1988年,連續三次高考落榜的侯建芳在家鄉河南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彼時的侯建芳拿著到處借來的200元錢開始了養雞生涯,幾年后,侯建芳開始將產業拓展至生豬養殖領域。
2003年,雛鷹農牧的前身——河南雛鷹禽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根據《財經天下周刊》的報道,在2016年胡潤百富榜上,侯建芳家族一度以85億元財富位居第398名。

2013年,侯建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高速發展的雛鷹農牧雖風光一時,但此前的一些經營策略,或許早已為如今的種種困難埋下伏筆。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梳理發現,以“公司+基地+農戶”和工廠化養殖并舉的“雛鷹模式”,一直為雛鷹農牧津津樂道,可這也成為它債臺高筑的重要原因。
2015年5月,雛鷹農牧開始進行輕資產轉型,以合作社作為養殖場的投資主體,公司只負責供應仔豬、飼料、屠宰和銷售業務。
但在真正的合作模式中,雛鷹農牧卻要為合作社的融資提供信用擔保,并向金融機構繳納30%~50%的保證金,表面上是輕資產運營,實則加重了雛鷹農牧的資金負擔。
此外,雛鷹農牧還涉足多個產業的投資。據記者不完全梳理,雛鷹農牧當前的長期股權投資范圍共涉及基金管理、通訊設備、能源開發等多個領域。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買買買”不僅再度增加了公司的資金風險,也導致侯建芳的股權高比例質押。截至2018年年末,侯建芳直接持有的雛鷹農牧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0.20%,而累計已質押的持股占到了公司總股本的39.66%,質押比例高達98.65%。雛鷹農牧曾在去年2月時回復投資者稱,侯建芳股份質押的用途主要是為公司融資提供擔保和個人融資。
在這種背景下,雛鷹農牧似乎已經開始謀劃自救。2018年三季報中,雛鷹農牧曾表示為了解決公司資金緊張,第四季度擬“斷臂求生”處置部分資產。但截至目前,這一計劃還沒有具體進展披露。
1月31日上午,記者聯系雛鷹農牧方面但未獲回應。外界唯一能猜測的是,隨著公司財務情況的持續惡化,這只鷹想要再展翅,似乎也變得愈發艱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