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31 00:00:44
近年來,各大保險機構紛紛布局養老產業,在全國各地打造重資產、或者重資產與輕資產相結合模式的養老社區,在獲取運營收入的同時,以“養老保險產品+實體養老服務”的概念打入中高端市場,銷售對接養老社區的大額保單,拉動了壽險保費的增長。
保險機構能解決社會養老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有望在養老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角色。但對于資金實力相對有限的中小險企而言,“高舉高打”的重資產模式難以效仿,包括醫療和養老產業投資金額大、投資周期長,運營管理復雜。在國內險企養老社區模式的探索中,由于盈利時間點的不確定性,也讓眾多的中小險企望而止步。
據了解,有合資公司率先探索居家養老與機構服務一體化,以“輕資產”模式破解保險機構養老社區“盈利難”問題。近日,同方全球人壽正式推出了“自得會”醫養服務解決方案,該項目與“同根同源”的上海天地健康城合作,客戶在購買同方全球人壽的指定產品,交納會籍費后,即可享有專屬的養老服務公寓使用權,在有養老需求時保證享有由天地健康城提供的養老社區服務和專業的醫療照護保障。
以保險解決有效需求不足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持續,各類社會主體紛紛步入養老產業,積極探索養老新模式,而保險機構作為支付方,有望在國內養老產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按照1:3的比例,目前4000萬失能人口對應需要1300萬護理人員,以現狀來看缺少近1000萬護理人員,這意味著中國養老需求巨大。”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團險事業執行官兼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彭勃表示,與供給不足同時存在的是,有效需求不足也是制約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大問題。
截至2017年末,我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比上年增長2%,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9張。而從實際入住率來看,卻從 2009年的 79%下降至2014 年的 55%。據統計,目前全國養老院的床位平均空置率在48%。“這說明我們的有效支付能力是不足的。”彭勃認為,包括價值觀在內的諸多原因,造成了國內養老供需雙不足的矛盾。
根據民政部2015年公開的數據,51%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于虧損狀態,能夠盈利的不足9%。入住率是影響養老院盈利的重要因素,也是關系養老院生存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保險機構紛紛布局養老產業,在創新的“養老保險產品對接養老社區”新模式下,無形的保險產品更容易被認同和接受。
在彭勃看來,保險機構在養老產業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投資者,更是養老資源的整合方和養老服務的支付方。比如同方全球人壽的“自得會”醫養服務解決方案,使得客戶可借助早期的財富積累和保險公司的專業運作,得到有效的財務保障,解決了客戶在選擇高品質養老社區和專業化醫養服務時擔憂的資金困窘。
創新設計投資型養老居所
從目前各大保險機構積極實踐來看,主要發力的是重資產模式、重資產與輕資產相結合的模式,其特征是依賴較強的資金實力,以“買地”興建養老社區,同時銷售對接養老金等保險產品,覆蓋入住養老社區后的部分、或全部費用。
據了解,同方全球人壽推出的“自得會”醫養服務解決方案,不僅融合保險保障和醫療養老服務于一體,還顯示出極具競爭力的創新設計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客戶在購買同方全球人壽提供的保險產品后,可以優惠價格獲得天地健康城養老服務公寓的永久使用權,能夠解決一家人的多代養老問題,真正做到一代投入世代養老,實現資產傳承。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解決方案除了可以解決客戶自身養老需求,也是一個有較高投資價值的產品,可繼承、可轉讓,前期購買會籍資格的客戶還有機會獲得保證回購的額外獎勵,極富升值空間。
方案提供的會員制養老服務,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身體情況的老年人,提供最適合的專業照護。
依照澳洲愛維集團四十年專業成熟的養老模式和管理經驗,源引西方成熟專業的CCRC(可持續照護退休住區)模式,并結合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與習慣,為“自理-半自理-全護理”全齡段人群提供全方位一站到底的養老服務。
在養老社區重資產模式探索未見明顯成效的當下,輕資產是否能成為破解“盈利難”的良方?在業內人士看來,與大型險企們普遍“高舉高打”的重資產模式相比,同方全球人壽此番與天地健康城項目合作的這一模式更容易受到更多保險機構青睞和跟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