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6 20:53:46
每經記者|李羽龍 每經編輯|楊詩涵
當法航AF1532如期抵達雅典國際機場時,迎接我們的除了地中海特有的冬日暖陽外,還有經歷了近16個小時旅途顛簸的陣陣疲乏。一路上,思量最多的問題在此刻無限放大:為什么訪問雅典,不辭勞苦。
下午6點的雅典,已經華燈初上,走在憲法廣場(Syntagma Constitution Square)前的厄魯姆大道(Ermou)上不禁感嘆南歐國家的開放與包容,十步之內可以看盡各色人種,無論是亞裔還是非裔都其樂融融,在“西方文明的搖籃”里享受著黃昏的余暉。不經意間瞥見一只憨態可掬的熊貓端坐在路旁廣告牌里,下面三個字是到訪雅典以來最親切的:“大排檔”。美食和熊貓,兩張成都乃至中國最特別的名片,此時被不約而同地烙在了萬里之外的異國街頭,一種名為文化的氣質,此時重疊在一起。

雅典厄魯姆大道街頭演出
歷史是文化積淀。作為有著超過3000年建城史且始終活躍在歷史舞臺之上的古老城邦——雅典,一直以歐洲“南大門”之姿吸納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元素,從公元1200年前的腓尼基人身上汲取到航海與經商的奧秘開始,在這塊名為“阿提卡(Attica)”的臨近愛琴海的半島上,容納下了古羅馬、古波斯、馬其頓、奧斯曼土耳其乃至突厥、中國、阿拉伯等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泛歐亞文明。于是,這片土地上誕生了《荷馬史詩》、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誕生了歐幾里得和《幾何》、誕生了奧林匹克和布祖基……3000年來,文明不墜,撰寫著文化大融合與自由開放的浪漫史詩。

希臘雅典碼頭
在到達雅典的下午,因為一場活動偶遇一位來自江蘇的小伙,名叫繆斌。他已來雅典2年余,在雅典念希臘語和歷史相關專業,問及他對成都印象,回復讓我有點意外,他說:我是“蓉漂”,家在成都。

希臘雅典 成都文化推介活動中的茶藝表演
“蓉漂”是一個新晉詞匯,大約出現在2017年,和“北漂”類似,指的是來到成都工作、學習并在成都生活的人。
繆斌也大約是兩年前從江蘇來成都創業的,在成都做著文創和教育有關的工作。問及為何選擇在成都開啟事業,他的回答簡短而毫不動搖:我喜歡成都,喜歡這里的氛圍。我反復問是否還有其他因素,他說沒有了。
這也許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原因,心里面有著一座城,所以來到了成都。兩年后,來到雅典進修,目的也是為了回到成都,促進成都與雅典的文化交流。為什么選擇回去后還是在成都,繆斌說,“因為家在成都啊。”

希臘雅典各界人士在成都文化推介活動中
雅典和成都,空間距離相隔超過7100公里的兩座城市,因為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有了交集,他們的交集是因為這里的故事都同樣值得駐足,這里的氣質同樣包容。
在雅典的72小時里,兩次與雅典市議員亞歷山大•莫迪阿諾有交流溝通,正式的非正式的場景下,這位滿臉絡腮胡子的魁梧大叔都優雅而熱情。作為雅典對華事物的負責人,幾乎每個月他都會造訪中國,近期已兩次到訪成都,對于成都他幾乎可以和我們這些中國來訪者一樣侃侃而談,熊貓、美食、青城山等等。

雅典市議員亞歷山大•莫迪阿諾
他在與希臘友人的對話時說,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座向往的城市,去了一次會再去一次。在中國,成都就是這樣一座向往的城市,那里讓人親切而富有人文氣息。希望有更多雅典和成都的年輕人,通過文化交流相互了解,共同發展。
當我聽到這段話時,能感受到一種夾雜著期盼和懷念的感情,期盼的是未來通過成都與雅典通航等系列舉措強化交流,讓旅程變得更輕松,孩子們可以暢通無阻的往來,以致文化交相輝映;懷念的是,兩次到訪成都感受到的,似曾相識的,四海皆友鄰的親切。
據了解,在亞歷山大•莫迪阿諾先生的致力幫助下,雅典市已于近日與成都締結友好合作協議,懷念與向往已成為兩城共促發展最堅實的感情紐帶,兩座同樣文化燦爛的歷史名城,以坦誠的友誼,攜手共進。
成都有著2300年建城史,孕育出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質,這份獨特的印記使成都有了靈魂,在千年的煙火中樂觀非凡、自信非凡。在成都平原,古蜀先民以獨特的智慧創造了太陽神鳥、漢說唱俑、后蜀殘石經、交子、川劇等等被后人稱頌的文化符號,隨著交往頻繁,太陽神鳥們正迅速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成為中華文明燦爛輝煌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雅典訪問期間,有幸采訪我駐希臘大使章啟月女士,她向記者表示,文化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切入點,我們應該以極高的文化自信,讓全世界通過文化切入,了解現代化的中國、發展中的中國。

駐希臘大使章啟月女士
與此同時,一場別開生面的成都文化推介活動正在雅典拉開帷幕。竹編、糖畫、剪紙等工藝品和川劇變臉及川菜小吃都受到雅典各界名流的追捧。一個活靈活現的中國城市——成都,通過味覺、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映入了崇尚文化的雅典人腦海。成都,不再是一個印在地圖上的標記,而是茶余飯后的談資。
文化的交匯也許就是這樣平淡而親切,世界的距離因此拉近。夜色下,耳旁回響起在厄魯姆大道(Ermou)邂逅的一曲布祖基(Bouzouki),歡快的琴弦使人起舞,斑駁的燈光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創作著新的交往詩篇。櫥廊里的復古雕塑,仿佛露出了“古風式的微笑”。
隨著采風的深入,在無意間遇到熱心的希臘友人,有的操著帶有濃厚南歐口語的英語、有的直接用希臘語與我們攀談。他們有著一個相似的身份,水手或者曾經參與過航海事業。讓他們不顧語言隔閡與我們交流的原因是,曾經隨著航船來到過中國,遙遠東方古國的記憶讓他們在聊天中洋溢著自豪。
作為歷史上海運最發達的地區,從雅典出發縱橫地中海的各條航線曾經是歷史上最繁忙的經貿往來渠道。2014年7月13日出訪拉美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對地處地中海與愛琴海交界出的羅德島進行過境訪問,并與時任希臘總統帕普利亞斯進行親切友好的交談。期間,帕普利亞斯表示愿意積極參與關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倡議,擴大海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
雅典,作為希臘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時至今日依然帆檣如林。漫步在港口,看見大大小小的船只,恍惚間,仿佛回到了古時舳艫千里的盛景之中。海上絲綢之路,隨著中希合作的深入開展,又煥發了新的生機。
而成都,作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此時已躊躇滿志,思量著如何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以一種新的開放姿態,聯通雅典,使亞歐大陸東西兩座有著一樣氣質的最具人文光輝的文化名城,在各自世界的彼端,熠熠生輝。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成都日報 攝影記者 馬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