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發展綜合保稅區頂層設計出臺 將致力打造“5個中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5 21:30:06

此次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基本原則在于堅持深化改革,簡政放權,進一步健全綜合監管體系,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有效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作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平臺,綜合保稅區對發展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揮著重要作用。

未來如何發揮綜合保稅區的作用?如何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回答這一系列問題的頂層設計文件,今日新鮮出爐。

1月25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加快綜合保稅區創新升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綜合保稅區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

圖片來源:新華社

賦予區內企業更多便利化舉措

此前的1月10日,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海關總署會同稅務總局、商務部等14個部門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共提出21項具體任務舉措,擬著力培育綜合保稅區在產業配套、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綜合競爭新優勢。

僅過了半個月,《意見》便正式印發,21項具體的改革任務也正式對外公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意見》針對5個方面部署了21項具體措施,包括:統籌兩個市場,打造加工制造中心;推動創新創業,打造研發設計中心;推進貿易便利化,打造物流分撥中心;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檢測維修中心;培育新動能新優勢,打造銷售服務中心。

比如在打造加工制造中心方面,《意見》要求,積極穩妥地在綜合保稅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允許綜合保稅區內加工制造企業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等。

在打造研發中心方面,《意見》提出,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從境外進口且在區內用于研發的貨物、物品,免于提交許可證件。區內企業進口的醫療器械用于研發、展示的,可不辦理相關注冊或備案手續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提高綜合保稅區對外開放的水平,關鍵在于要賦予區內企業更多的便利化舉措,簡化區內企業登記備案的手續,激發企業創新研發的積極性。“打造5個中心,就是為了讓區內企業享受到更加完善的政策便利。”

記者注意到,綜合保稅區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8年1~11月,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進出口值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占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的16.8%,以占全國二萬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實現了約六分之一的外貿總量。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在霍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綜合保稅區是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出口加工、轉口貿易、國際中轉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與自貿試驗區相比,綜合保稅區數量更多,在全國分布更加廣泛,通過轉型升級來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支持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意見》指出,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逐步實現綜合保稅區全面適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進口專業設備開展軟件測試、文化創意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促進跨境服務貿易。

近年來,跨境電商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進出口總額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80.6%。而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8年前10個月,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已達到1110.4億元,同比增長86%。

同樣在1月25日,商務部官網消息稱,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電子商務非正式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和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美國、歐盟、俄羅斯、巴西、尼日利亞、緬甸等共76個世貿組織成員簽署《關于電子商務的聯合聲明》。確認有意在世貿組織現有協定和框架基礎上,啟動與貿易有關的電子商務議題談判。

白明認為,在綜合保稅區內逐步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是對綜保區功能的進一步完善。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不能僅僅依托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未來在功能、定位、便利化政策等多個方面很有可能迎來轉型升級。

記者注意到,圍繞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國家在政策層面也是不斷加碼。2018年11月,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將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由人民幣2000元提高至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由人民幣20000元提高至26000元。該項政策從2019年1月1日起已經實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作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平臺,綜合保稅區對發展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揮著重要作用。 未來如何發揮綜合保稅區的作用?如何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回答這一系列問題的頂層設計文件,今日新鮮出爐。 1月25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加快綜合保稅區創新升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綜合保稅區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 圖片來源:新華社 賦予區內企業更多便利化舉措 此前的1月10日,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海關總署會同稅務總局、商務部等14個部門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共提出21項具體任務舉措,擬著力培育綜合保稅區在產業配套、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綜合競爭新優勢。 僅過了半個月,《意見》便正式印發,21項具體的改革任務也正式對外公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意見》針對5個方面部署了21項具體措施,包括:統籌兩個市場,打造加工制造中心;推動創新創業,打造研發設計中心;推進貿易便利化,打造物流分撥中心;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檢測維修中心;培育新動能新優勢,打造銷售服務中心。 比如在打造加工制造中心方面,《意見》要求,積極穩妥地在綜合保稅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允許綜合保稅區內加工制造企業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等。 在打造研發中心方面,《意見》提出,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從境外進口且在區內用于研發的貨物、物品,免于提交許可證件。區內企業進口的醫療器械用于研發、展示的,可不辦理相關注冊或備案手續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提高綜合保稅區對外開放的水平,關鍵在于要賦予區內企業更多的便利化舉措,簡化區內企業登記備案的手續,激發企業創新研發的積極性。“打造5個中心,就是為了讓區內企業享受到更加完善的政策便利。” 記者注意到,綜合保稅區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8年1~11月,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進出口值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占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的16.8%,以占全國二萬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實現了約六分之一的外貿總量。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在霍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綜合保稅區是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出口加工、轉口貿易、國際中轉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與自貿試驗區相比,綜合保稅區數量更多,在全國分布更加廣泛,通過轉型升級來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支持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意見》指出,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逐步實現綜合保稅區全面適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進口專業設備開展軟件測試、文化創意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促進跨境服務貿易。 近年來,跨境電商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進出口總額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80.6%。而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8年前10個月,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已達到1110.4億元,同比增長86%。 同樣在1月25日,商務部官網消息稱,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電子商務非正式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和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美國、歐盟、俄羅斯、巴西、尼日利亞、緬甸等共76個世貿組織成員簽署《關于電子商務的聯合聲明》。確認有意在世貿組織現有協定和框架基礎上,啟動與貿易有關的電子商務議題談判。 白明認為,在綜合保稅區內逐步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是對綜保區功能的進一步完善。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不能僅僅依托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未來在功能、定位、便利化政策等多個方面很有可能迎來轉型升級。 記者注意到,圍繞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國家在政策層面也是不斷加碼。2018年11月,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將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由人民幣2000元提高至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由人民幣20000元提高至26000元。該項政策從2019年1月1日起已經實行。
綜合保稅區 營商環境 委托加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