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5 21:24:20
俞敏洪劍指管理層的主要因素,更多是新東方外部整體形勢的變化。相比幾年前教育行業資本火熱的時期,近年來,“資本寒冬”常常掛在教育行業從業者嘴上。宏觀形勢的變化反映到了企業家的管理哲學上。
每經記者|肖達明 每經編輯|陳俊杰
“工作里怪事真多,奇葩圍繞著我,今天必須吐槽一曲釋放自我。”
新東方爆款年會歌曲節目《釋放自我》火了,許多企業家和員工從歌詞中找到了共鳴。
“冒著離職風險”上臺獻唱的一位新東方公司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歌詞是同事之間團隊合作的成果,演唱之前并沒有經過俞敏洪的審核,“俞老師提前看了會打我們的”。
俞老師不但不會打他們,還要重重地獎勵他們。1月25日下午,演唱視頻已經成為熱點,俞敏洪表現得非常大度,在微博上提出給參與創作和演出的員工12萬元獎勵,鼓勵企業中敢于直言的精神和文化。獎勵“神曲”之前,俞敏洪已經發布了多封內郵嚴厲“吐槽”管理層。
幾天前,新東方發布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截至2018年11月30日),顯示凈利潤虧損幅度較大。業績下滑是否迫使俞敏洪下定決心向自己的管理層、管理體系動刀?新東方的“管理”焦慮又從何而來?接近新東方管理層的劉梓辰(化名)向記者確認,“改革的動作是肯定有的,實際上早已經開始”。
其實,新東方至早從2016年開始,每年年會都會舉行一期吐槽節目。2016年到2017年的系列名稱叫做《職場減壓操》,2017到2018年的系列名稱叫做《東方有戲精》,《釋放自我》已經是《東方有戲精》的2.0版本。
記者發現,這些節目大多聚焦職場文化、管理體系的痛點、槽點,以舞蹈、RAP、歌唱等方式進行戲謔地表演,除此之外,節目也會就一些具體的不合理制度進行吐槽。
這些批評,最終都指向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難免讓外界覺得詫異,畢竟不是每個公司都會允許員工在年會上化身“啄木鳥”。
劉梓辰對于今年的視頻走紅感到意外:“這個不是什么偶然的東西,有一年我們也是這種RAP形式,也出過金句,比如‘一根網線校長批’,意思是要一根網線,都得校長來批。”
歌詞里說的都是真事嗎?新東方學校的一根網線真的需要校長親自批示?“歌詞里說的事情發生過,但應該不是很普遍。一根網線校長批這個現象是有的,但肯定不是所有的學校,所有的網線都是校長批。”劉梓辰說。
在劉梓辰看來,每年的吐槽大會其實是一次內部自省,說的問題聽起來很嚴重,但其實是偶發性問題。節目是對大企業的形式主義等弊病的自我批判,目的是好的,也是受到俞敏洪鼓勵的,“每年都會講年度最崩潰的事情,新東方的文化氛圍就是這樣,俞老師就倡導這種公開(指出問題)。”
獎勵吐槽“神曲”之前,新東方剛剛發布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歸屬新東方上市部分的凈虧損卻達到2580萬美元。這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新東方對外的解釋是,成本上升是新東方業績虧損的原因之一,包括教師成本、擴張導致的管理成本。
這次業績下滑,一些媒體認為是俞敏洪2019年開年連發五份內郵批評管理層的一個重要契機,在這些郵件中,俞敏洪直言:“有些人的能力已經跟不上發展。但是你不發展新東方要發展、你不進步新東方要進步,不然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死路一條。”
劉梓辰告訴記者,這次的吐槽節目,歌詞對于俞敏洪的郵件是有借鑒的:“大家外面看到這個節目還覺得比較輕松,其實我們內部是感到有壓力的。”
其實,新東方2019財年第二季度的虧損也有特殊原因,2018年是教育行業政策大年,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場所標準、師資水平、合規要求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嚴格程度。
對于教育培訓機構來說,2018年新增的主要是“合規化”成本,項目包括消防環境的改造升級;少兒業務要保證在三層樓以下辦學(租金更高);數萬名培訓教師還要考教師資格證,對這部分人的培訓,考試,都在產生成本。劉梓辰告訴記者,“新東方一千多個教學點,都要在有限時間內一次性完成這些工作,成本是很高的,當然,這些成本也不是每年都產生,一次性投入大量成本后,消除了很多隱患,這些錢以后不用花了”。
俞敏洪劍指管理層的主要因素,更多是新東方外部整體形勢的變化。相比幾年前教育行業資本火熱的時期,近年來,“資本寒冬”常常掛在教育行業從業者嘴上。宏觀形勢的變化反映到了企業家的管理哲學上。
劉梓辰說:“新東方前幾年大發展時期,內部管理氛圍是相對寬松的,但受大環境影響,業績增長高峰時期告一段落,相對來說,就是到了過苦日子的階段,到了這個階段,要保證企業健康,各方面的要求都要更嚴格一些,要減少鋪張浪費,減少形式主義。”
新東方的管理,得失是什么?要怎么改?
在劉梓辰看來,內部言論寬松是管理文化上的一個大優點,“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很多問題暴露了很多年,但對很多問題比較難形成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有很多‘深水區’”。
提出問題12萬,解決問題價更高。考慮到新東方內部管理的多種癥狀,俞敏洪的計劃是要盡快實現產品、運營的“三化”——標準化、流程化、系統化。
在內郵中,他嚴厲地說:“我們的產品沒有標準化;我們全國各地學校在優惠政策、薪酬計算、產品定價上也各行其是……全世界可能找不出像新東方這樣一個機構,本來業務和運營需要高度標準化,卻搞得如此花樣百出的。”
出現這些問題,劉梓辰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新東方的體量實在太大,業務布局太廣,導致管理體系和產品體系不可避免地復雜化。多元戰略具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但也使得完成“三化”具有挑戰。
其次,新東方作為行業“老大哥”,缺少可以效仿和借鑒的對象。劉梓晨認為,一些出來得比較晚的教育集團學習了新東方的經驗,一開始就避免了問題,但新東方是先有“分校”,再有“集團”。
“一開始各地開分校,校長的權力非常大,五六年前,新東方很多學校連logo都不一樣。后來強調統一管理,但由于是先有學校再有集團,要改變既有的模式和觀念,難度是很大的。領導就必須要進行艱難的平衡,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既要給一線管理者自由,又要進行規范化。”劉梓晨對記者說。
大象轉身總是不易,但從內郵的嚴厲措辭來看,俞敏洪是下定了決心。
在給管理層的內部郵件中,俞敏洪說:“2019自然年和2020財年,將成為新東方‘三化’強烈推進的一年。在這一年半中,我上面提到的所有標準化的內容,都會要求全面落地。這個過程,需要我們脫胎換骨、洗心革面,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這個背后,需要我們厘清業務思路,調整組織結構,改變利益格局,推動思想變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