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4 18:18:31
在鄧偉“消失”以及億陽集團債務危機爆發牽連至上市公司層面后,*ST信通的股價一落千丈。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編輯|徐斐
1月24日早間,*ST信通公告稱,于當天接到控股股東億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陽集團)的通知,涉及實控人鄧偉的相關刑事案件已結案,相關刑事處罰措施已執行完畢,鄧偉已回到億陽集團恢復正常履職。
此時距鄧偉消失在公眾視線中已過去一年有余,*ST信通也因億陽集團債務拖累“披星戴帽”,股價“腰斬再腰斬”。今日(1月24日),*ST信通迎來久違的漲停。
鄧偉回歸后,市場對*ST信通危機的解決似乎持有信心。但除了接連不斷的追債者訴訟,*ST信通還面臨著退市的風險,2019年對已申請重整的*ST信通來說,可以說是關鍵一年。一位正等待中國證監會調查結果并準備起訴索賠的*ST信通投資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擔心留給*ST信通的時間不多了。
*ST信通的危機與實控人鄧偉的“消失”有著密切關系。2017年9月,*ST信通首次披露公告稱,控股股東億陽集團所持股權被司法凍結,彼時*ST信通表示司法凍結事項與上市公司無關,卻不料這正是危機的開始。
銷售億陽集團相關資管計劃理財產品的一位資管公司高管曾向記者表示,億陽集團的危機并非是單純的企業原因,而與其實控人鄧偉有關,但因保密政策不能據實相告。
或許是因為同樣的原因,*ST信通未于第一時間告知外界實控人配合調查的消息。直至2018年6月底,*ST信通公告稱,收到億陽集團的通知,公司實控人因涉嫌單位(億陽集團)行賄罪協助調查,不能完全履職。2018年12月,《新京報》報道稱,鄧偉“涉嫌單位行賄”案將于當月7日下午開庭審理。
在鄧偉“消失”以及億陽集團債務危機爆發牽連至上市公司層面后,*ST信通的股價一落千丈。自2017年12月27日復牌后一個月內,*ST信通股價經歷連續個15跌停后股價“駐底”。截至2018年1月24日收盤,ST信通報5.08元/股,較2017年12月27日收盤價11.01元/股已“腰斬”。
今日(1月24日)午盤,*ST信通漲停收于2.67元/股。即使受到實控人恢復正常履職的消息提振,*ST信通的股價較一年前仍是接近“腰斬”的狀態。Wind數據顯示,自2018年1月24日至今,*ST信通股價最低點為2.06元/股;自2018年6月以來,股價基本穩定在3元以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ST信通因為億陽集團承擔連帶擔保責任而被拖入“泥潭”,但作為上市公司,*ST信通此前卻未能按規定披露其為億陽集團擔保的信息。2017年12月6日,*ST信通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2019年1月21日,*ST信通公告稱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尚在進行中。
2018年5月,“擔保事件”出現反轉。*ST信通公告稱,公司未在《公章使用登記表》發現為億陽集團提供擔保文件的相關用印記錄、公司亦沒有就上述擔保事項召開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并表示已收集了部分證據并報請公安機關就上述案件中相關責任人涉嫌偽造公司董事簽名及私自制作相關文件等行為進行立案偵查。迄今,*ST信通尚未披露該案件調查的實質進展。
在接連不斷的官司中,*ST信通正常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在2017年年報遭“非標”后,*ST信通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產生大幅下滑,還面臨著多項業務市場拓展受阻、研發中止和骨干流失的尷尬。2018年三季報數據顯示,*ST信通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負4.58億元。
2018年9月底,*ST信通公告稱,擬向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公司目前涉及擔保糾紛的案件數量眾多、涉及金額巨大,已嚴重威脅公司資產的安全性,若持續采取放任態度將必然導致公司資產執行殆盡并最終走向清算退市”。
作為關鍵人物,鄧偉的回歸或許能給處于重重危機中的*ST信通帶來生機。1月2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ST信通證券部,其證代向記者表示,破產重整事項仍在“走流程”,至于鄧偉的回歸是否會給上市公司帶來積極影響,其個人不便發表意見。
“我覺得鄧偉的回歸,可能會對*ST信通的重整有些積極影響,*ST信通已經主動申請重整,如果有比較好的重整方案并得到高院和證監會的批準,還是有希望走出困境。”前述因投資*ST信通而利益受損的投資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我擔心的是留給*ST信通的時間已經不多,2018年的年報對于*ST信通是否退市有決定性影響。另外,對于我們受損股民的索賠,到目前還沒有(達到)一個起訴的前置條件,證監會的處罰仍然沒有結果。”前述投資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