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8 11:43:23
每經記者|王小璟 每經編輯|姚祥云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9年1月17日,銀保監會批準中國銀行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據悉,這是我國商業銀行獲批發行的首單此類新的資本工具。銀保監會表示,這有利于進一步充實資本,優化資本結構,擴大信貸投放空間,提升風險抵御能力。同時也有利于豐富債券市場投資品種,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
事實上,早在2018年3月,原銀監會聯合央行、證監會、原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指出將推動修改有關法律法規,研究完善配套規則,為商業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
2018年12月25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會議,研究多渠道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關問題,推動盡快啟動永續債發行。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此前表示,永續債(perpetual bond)是一種無固定期限或到期日為機構清算日、具有一定損失吸收能力、可計入銀行其他一級資本的債券。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可通過債券市場實現資本補充,支持其資產擴張。
為保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銀行需要有足夠的資本金。馬駿解釋道,從資本補充渠道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方式可分為內源性補充與外源性補充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補充主要依賴銀行每年留存收益以及部分撥備;外源性補充主要有IPO(首次公開募股),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除尚未發行的永續債外,其他方式皆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可行渠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