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6 18:00:56
此前被認為到期兌付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16同益債”,最終還是發生了違約。截至1月15日,該期債券的回售本金和年度利息均未按期兌付。
每經記者|王小璟 每經實習編輯|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此前被認為到期兌付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16同益債”,最終還是發生了違約。截至1月15日,該期債券的回售本金和年度利息均未按期兌付。
“16同益債”發行人為同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益實業”),是東三省規模較大的化工企業之一。目前同益實業的主體信用評級為C,此前在2018年10月23日,公司就曾爆出“16同益02”違約的消息。
1月16日,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證券”)發布公告稱,截至2019年1月15日,發行人同益實業仍未能支付“16同益債”回售債券的本金和年度利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中銀證券提醒,上述事項可能會對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導致發行人的融資能力進一步惡化。
資料顯示,“16同益債”發行規模10億元,債券期限為5年,附第3年末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債券利率為7.48%,起息日期為2016年1月15日。
“16同益債”此次回售本金規模高達9.35億元,也就是說僅有0.65億元債券本金尚未登記回售。
中銀證券表示,將繼續積極跟蹤發行人最新動態,密切關注發行人其他對本期債券持有人利益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并按照相關規定和約定履行債券受托管理人職責,維護本期債券持有人的合法權益。
Wind數據顯示,同益實業存續債券共有三只,分別是兩只私募債“16同益02”、“16同益01”以及一只公募債“16同益債”,發行規模共計17.5億元,三只債券的募集資金用途均為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16同益02”早在2018年10月19日就已發生違約。根據西部證券當時出具的受托管理事務報告,同益實業及擔保人未能按期支付“16同益02”已登記回售債券的本金4.27億元及年度利息3600萬元。
就債券違約情況及后續安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同益實業,但截至發稿,一直無人接聽電話。
同益實業為遼寧省的化工企業,主要從事液化氣深加工和石化原料及化工產品貿易業務,是東三省規模較大的化工企業之一。公司前身為撫順市同益嘉合經貿有限公司,經新賓滿族自治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成立于2006年4月,由黎源、宋鐵偉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500萬人民幣。2009年12月,公司更為現名。
天眼查信息顯示,同益實業有3戶股東:遼寧同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益投資”)持股比例為83.91%,黎源持股比例為15.63%,宋鐵銘持股比例為0.46%。同益投資股東為黎源及宋鐵銘,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根據之前發布的評級報告,宋鐵銘與黎源為夫妻關系。
2015-2017年,同益實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5.72億元、116.64億元和134.6億元,凈利潤為4.35億元、3.44億元和5.53億元。2017年,公司總資產為99.13億元,其中負債合計56.25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為42.8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6.75%。
2018年8月,同益實業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2018年半年度財務數據比較繁雜、工作量較大,因此公司半年報披露時間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當時,同益實業尚且承諾,公司不存在任何可能影響債券償付本息能力的情形和風險。不過,僅僅約兩個月后,公司就爆出債券違約的消息。
同益實業相關債券的中債市場隱含評級-債券債項評級在2017年8月7日時調整為A+;2018年7月13日,被調整為BB,2018年10月23日,被調整為C。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2018年10月24日之前,大公評級給出的債項評級一直為AA。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