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百萬投票+專家護航 這場自貿區評選含金量幾何?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4 08:24:37

在新聞事實中,見證中國開放新高地的引領和標桿作用;在創新成果中,探索中國開放新高地,怎樣實現引領和標桿作用。

 每經記者|梁宏亮    每經編輯|劉艷美    

歷時一月有余,經過初評、網絡投票和專家打分等多個環節評審,今日,由《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開放新高地·2018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正式揭曉最終獲獎榜單。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5周年”等來自八家自貿試驗區的新聞事件獲評“2018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上海:首推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陜西西安: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并”等來自九家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成果獲評“2018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創新成果”。

用評選禮贊開放新高地

“2018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在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碰撞下,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經歷了重大沖擊。”回顧過去的一年,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感慨萬千。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窗口和試驗田,自貿試驗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國市場經濟自由度的更大邊界和最新境界。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程度,也在一定層面上代表了中國的開放程度。

“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中國保持定力,扎實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如各地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方案持續發布、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設立,以及新版負面清單出臺等,通過制度創新,加快推進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執行院長姜玉梅總結道。

這也正是《每日經濟新聞》推出“開放新高地·2018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的理由——在新聞事實中,見證中國開放新高地的引領和標桿作用;在創新成果中,探索中國開放新高地,怎樣實現引領和標桿作用。

2017年末,首屆“開放的大門·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年度評選獲得良好社會反響與傳播效果。如今,第二屆評選如期而至。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試驗田”,通過評選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自本次活動啟動以來,這場自貿試驗區“跨年節目”就吸引了各地踴躍參與。在網絡投票環節,各自貿片區投票熱情更是隨著票數“水漲船高”,掀起一輪又一輪高潮。據統計,在短短不到10天的投票時間里,本次活動吸引近了70萬人次參與,總投票數逾110萬票。

而在專家評審環節中,來自全國各大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的專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從新聞性、重要性、關注度等方面為“十大新聞”候選者打分,從創新性、典型性、實效性、可復制可推廣性等維度為“十大創新成果”候選者把脈。不少專家在打分之余,還對創新成果進行了精彩點評。點評中不乏點贊,同樣也有對未來如何進一步提高的中肯建議。

用新聞見證開放新突破

2018年,剛剛進入“而立之年”的海南,又站到了中國開放最前沿。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伴隨著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戰略號角吹響,將注定在歷史的時針上標定2018年是中國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的重要年份。”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點評。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五周年之際,海南的加入,讓中國自貿試驗區的探索邁上更高臺階。當然,除海南與上海外,全國另外10家自貿試驗區也在大膽探索,產生了不少標志性事件。

2018年,中西部向西、向南開放的通道日漸繁忙,中國的開放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本次上榜的“十大新聞”中,中西部對外開放“通道建設”有多項上榜。

例如:“中歐班列(成都)開行率先破兩千列”、“‘長安號’中歐班列運行突破1000列,創3項全國第一”、“中歐班列(重慶)實現郵件進口‘零突破’”、“四川雙流‘機場+高鐵’多式聯運模式實現國內首單跨境空鐵聯運”等。

從內陸腹地走向對外開放前沿,是中西部自貿試驗區共同的愿景。而如何通過通道建設,有效對接國際市場要素資源,則是必須面對的課題。中歐班列,已成為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動脈,這條大動脈的順利打通與高效運行,多式聯運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次又一次標志性事件,見證了中國經濟地理與開放格局的深刻變化,也令人深刻感受到中國對外開放的跳動脈搏。

用創新打造開放新格局

2018年,全國近40個自貿片區開展一系列創新,持續探索“貿易單一窗口”、“證照分離”、“綜合執法”、“多式聯運”、“多規合一”等一系列創新。據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觀察,不同于前些年注重擴大陣容,2018年自貿試驗區建設進一步突出創造性。一年來,各地結合地方特點和定位,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創新成果。

2018年,上海推出全國第一張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這張“負面清單”的問世,將助推上海躋身倫敦、紐約等一流全球都市行列,引領長三角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和全球現代服務貿易新增長極。

入圍“十大創新成果”的改革案例中,不少都是在“便利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例如,在跨境電商業態逐漸興起的背景下,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推出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實體新零售”模式。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認為,這種模式拓展了“保稅展示”的地域范圍、快速便捷、便于追溯、便于形成網絡口碑。

在南開大學囯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葛順奇看來,這些創新舉措促進自貿區深化升級,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是促使我國綜合營商環境大幅提高的重要因素。

當然,用評選的方式再回首,讓我們有機會對2018年的自貿試驗區建設再總結,最終目的,是在已經到來的新一年,回歸初心再出發。

四川大學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暨“一帶一路”法律研究中心秘書長王軍杰直言,2018年全國各自貿區在“定點突破”和“系統集成”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既跨區域又跨行業的系統集成創新,依然比較鮮見,應該是接下來各自貿區改革的重點。

改革開放四十年,自貿試驗五周年。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這場“國家試驗”,將會不斷搭建起一個又一個創新階梯,攜手走向更加開放的明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