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9-01-09 19:19:37
盡管2018年貨基遭遇了最嚴監管,但在市場整體環境欠佳背景下,貨基仍以絕對流量優勢成為2018年最大的“流量王”。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貨基規模增長超萬億元,占據公募基金規模增量總額的71.4%。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貨基規模增長超萬億元,占據公募基金規模增量總額的71.4%。
盡管2018年貨基遭遇了最嚴監管,但在市場整體環境欠佳背景下,貨基仍以絕對流量優勢成為2018年最大的“流量王”。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貨基規模的主要增量主要來自機構認購,而并非個人。
2017年年底,貨基迎來最嚴監管,18項規定相繼出爐,重點均指向嚴禁以貨基沖規模。相關細則主要包括,貨基不得進行任何宣傳來擴大規模,包括在公開朋友圈或者個別微信推介。同時,貨基嚴禁沖規模,尤其是規模超風險準備金200倍的公司。
截至2018年底,貨基步履蹣跚地走過最嚴監管第一年。這一年,貨基已不再納入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也因貨幣邊際寬松一度面臨規模、收益率雙降的困局。但出乎意料的是,基金業協會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貨基整體規模不降反升,仍然是公募基金規模增長的絕對主力。
據基金業協會近日發布的《資產管理業務統計快報(2018年年底)》顯示,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約13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1.4萬億元。同時,據Wind數據,截至2018年底,貨幣規模達8.15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超1萬億元,增幅高達14%。盡管在規模受嚴格控制情況下,2018年的貨基規模增長量仍占據公募基金規模增長總量的71.4%,具備絕對流量優勢。
其中,不少基金公司的貨基規模甚至實現超1000億元的增長幅度。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有8家基金公司貨基規模增長接近甚至超過1000億元,實現了巨量增長。
這8家基金公司分別是建信、南方、廣發、匯添富、國泰、博時、華安和中歐,其2018年貨基增長幅度均在920億元以上。其中,前4家基金公司的貨基規模增幅均在1000億元以上,分別達1549.74億元、1208.45億元、1186.96億元和1109.42億元。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報告認為,今年權益市場繼續下探,市場風險偏好下移,資金依然流向風險低的貨基和債基。而機構資金成為此輪貨基規模增長的主要原因。
北京某公募固收投資基金經理也表示,2018年貨基規模增長的資金來源中,主要來源是銀行、保險、財務公司等機構資金。對于機構而言,相較債基,貨基主要有幾方面優勢:一是全年收益較高,且流動性更佳;二是使用攤余成本法,凈值波動較小;三是基金分紅能享受免稅,免稅后折合的收益率也能達到4%以上。
據發現,機構大量認購貨基是在2018年三季度,三季度貨基規模出現明顯增長。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三季度貨基規模增加4851億元至8.92萬億元,占全部基金比重繼續攀升,高達67.46%。
上述研報表示,不同以往的是,三季度貨基主要規模增長并非來自散戶認購,而是來自機構。一方面部分機構資金從權益市場轉移,另一方面貨基在市場利率下行時相對收益提升,對機構的吸引力更強。同時,在市場利率變化時,短融和同業存單利率變化最快,貨基由于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其波動率明顯小于債券品種。此外,銀行理財由于老產品仍舊存在資金池管理,且部分投資組合中包含不少估值調整較慢的非標產品,這類產品的利率調整更為滯后。因此,三季度主要投資短期債券的機構會更偏好貨基。
(上海證券報 謝達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