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報 2019-01-08 09:52:20
鋼鐵俠馬斯克來中國了,這一次他見證的是特斯拉在中國的正式扎根。1月7日下午,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產業區正式開工建設。此前,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廠將為大中華區生產Model 3、Model Y車型,其他車型包括Model S、Model X以及高配版的Model 3、Model Y仍將由美國工廠負責生產。

圖片來源:企業官圖
總產能目標50萬輛/年 售價將大幅度降低
根據規劃,上海超級工廠將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項目總投資達500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160億元,初期將先建成組裝產線,隨后推進特斯拉國產化進程。一期產能25萬輛/年,總產能目標50萬輛/年。此前,馬斯克稱特斯拉建廠所需的大部分資金將會通過發債的方式進行募集。
按照此前馬斯克的說法,在中國建廠生產,可以削減至少3600美元的運輸費,且能通過國產供應鏈和中國勞動力大幅降低成本,特斯拉的售價或許可以減少三分之一。
一波多折的入華歷程 馬斯克今朝圓夢
特斯拉入華經歷了一番比較艱難的過程。早在2017年,國外媒體就曾報道,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獨資建廠已經板上釘釘,只待敲定細節和時間。
可是因為種種原因,2017年特斯拉沒有實現入華的既定目標。彼時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并未允許外資汽車企業在華獨資建廠成為橫亙在特斯拉面前的最大阻礙。如果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內建廠,依然需要繳納25%的進口關稅。換言之,特斯拉在華生產的每一輛電動汽車仍然屬于“進口汽車”。這顯然不是馬斯克所希望的入華方式,為此他曾經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抱怨過中國的汽車進口關稅過高的問題。
2018年6月28日,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 (負面清單)(2018年版)》。負面清單指出,汽車行業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汽車整車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特斯拉入華的最大阻礙也不復存在。
2018年9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又進行了變更注冊資本,由此前的1億元增至46.7億元,經營范圍也新增了電池隔膜、電池管理系統、電動車電控集成、電動車驅動電機、大功率電子器件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但該公司還并不可以進行整車生產制造。
終于在2018年10月17日,特斯拉公司與上海市規劃與國土資源管理局正式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規模將超過1200畝(逾86萬平方米)。至此,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臨港地區實質落地。當時特斯拉以9.73億元獲得上海臨港重裝備產業區地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需在交地后6個月內開工,并在交地后的30個月內竣工。
如今,馬斯克終于實現了幾年以來的入華心愿。
入華有望提升業績 市場將十分廣闊
最近,特斯拉的日子過得并不順心,雖然model 3的產能問題已經得以改善,但日前其公布的第四季度交付數據并沒有達到預期,加之其在美國全國范圍采取的意外降價舉措,使得股價出現比較大幅度的下跌。券商Hargreaves Lansdown預計,特斯拉的降價將令其在2019年的收入減少7億美元。
在順利入華之后,特斯拉將明顯提升其產能,而其還將享受中國相關政策帶來的福利。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正式公布,讓特斯拉將有望在中國賺取足夠的積分,并將積分通過交易轉化為利潤。中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就曾表示:“特斯拉一旦在華建廠,將享受雙積分的豐厚政策紅利,市場前景將會十分廣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