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明星企業股價表現不佳 VC/PE賬面回報難達預期

中國證券報 2019-01-07 09:09:40

對于不少VC/PE機構而言,二級市場同樣至關重要,這關乎未來IPO退出時的投資收益。由于近期部分“明星企業”股價走勢不佳,投資人收益問題因此備受關注。

Upload_154682325603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于不少VC/PE機構而言,二級市場同樣至關重要,這關乎未來IPO退出時的投資收益。由于近期部分“明星企業”股價走勢不佳,投資人收益問題因此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認為,“明星企業”面臨日益常態化的“破發”窘境以及上市后股價大幅下挫背后,是當下市場資金對新股投資的日趨謹慎,2019年海外上市或將受到更多挑戰。

上市后股價走跌

不止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平安好醫生等不少“明星企業”近期股價表現也并不理想,市場看法也開始出現分歧。有分析認為,從上述現象影響上來看,新股破發后首當其沖的或是最后入場的投資人。

數據顯示,截至1月4日收盤,小米集團收盤價為11.96港元/股,較17港元/股的發行價下跌29.65%;美團點評收盤價為44港元/股,較69港元/股發行價下跌36.23%;平安好醫生收盤價為26.65港元/股,較54.80港元/股的發行價下跌51.37%;此外,51信用等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投中資本日前發布“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稱,對于尋求IPO退出通道的投資機構來說,未來回報空間可能遭到大幅壓縮:2018年已有不少新經濟“明星企業”在二級市場表現慘淡,導致最后一輪進入的投資機構不得不面臨浮虧的問題。IPO是否還是新經濟企業的最優資本路徑或需重新評估。以截至2018年12月27日股價測算,平安好醫生、小米集團等不少企業最后一輪投資回報可能出現浮虧。

“通常情況下,項目經過多輪融資后估值會一直往上走,資產標的在上市以后,估值并非一定能夠超過上市前C輪D輪后的水平,尤其對‘明星企業’而言,這并不難理解。”深圳某PE人士對記者表示。

基石投資人面臨“破發”窘境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2018年IPO市場回顧及2019年市場展望”顯示,去年7月,小米集團于港交所掛牌,成功籌資426億港元,在2018年港交所首次融資金額最高的新上市公司排名中位列第二,第一名為中國鐵塔。截至1月4日收盤,小米集團的總市值約為2850億港元(約合360億美元),比起基石投資人入場時約500億美元的估值存在不少差距。

根據小米集團日前發布的《發售價及配售結果公告》,小米集團背后基石投資人數量眾多。國開裝備產業投資基金透過由中信里昂證券有限公司的關連客戶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渠道認購3047萬股發售股份;天海投資有限公司認購1385萬股發售股份;中國移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認購4616萬股發售股份;QualcommAsiaPacificPte。Ltd。等其他機構也參與了認購。

美團點評的基石投資人同樣不乏實力機構。9月初,為保證成功上市,美團點評正式全球發售前提前敲定5家基石投資人,合計配售15億美元,約占總發行股份的三分之一。其中大股東騰訊認購4億美元,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認購1億美元,另外10億美元由Oppenheimer基金、Lansdowne基金、Darsana基金三家外資機構認購。

投中資本研究部認為,中概股看似盛世的背后,卻面臨著日益常態化的“破發”窘境,此外,上市后股價又遭大幅下挫,可見市場資金目前對新股的投資已是十分謹慎,港股IPO在2018年甚至出現了沒有基石投資人的情況。未來公募基金對于接手IPO將會更加趨于避險,2019年后續美股和港股IPO或將受到更多挑戰。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于不少VC/PE機構而言,二級市場同樣至關重要,這關乎未來IPO退出時的投資收益。由于近期部分“明星企業”股價走勢不佳,投資人收益問題因此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認為,“明星企業”面臨日益常態化的“破發”窘境以及上市后股價大幅下挫背后,是當下市場資金對新股投資的日趨謹慎,2019年海外上市或將受到更多挑戰。 上市后股價走跌 不止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平安好醫生等不少“明星企業”近期股價表現也并不理想,市場看法也開始出現分歧。有分析認為,從上述現象影響上來看,新股破發后首當其沖的或是最后入場的投資人。 數據顯示,截至1月4日收盤,小米集團收盤價為11.96港元/股,較17港元/股的發行價下跌29.65%;美團點評收盤價為44港元/股,較69港元/股發行價下跌36.23%;平安好醫生收盤價為26.65港元/股,較54.80港元/股的發行價下跌51.37%;此外,51信用等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投中資本日前發布“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稱,對于尋求IPO退出通道的投資機構來說,未來回報空間可能遭到大幅壓縮:2018年已有不少新經濟“明星企業”在二級市場表現慘淡,導致最后一輪進入的投資機構不得不面臨浮虧的問題。IPO是否還是新經濟企業的最優資本路徑或需重新評估。以截至2018年12月27日股價測算,平安好醫生、小米集團等不少企業最后一輪投資回報可能出現浮虧。 “通常情況下,項目經過多輪融資后估值會一直往上走,資產標的在上市以后,估值并非一定能夠超過上市前C輪D輪后的水平,尤其對‘明星企業’而言,這并不難理解。”深圳某PE人士對記者表示。 基石投資人面臨“破發”窘境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2018年IPO市場回顧及2019年市場展望”顯示,去年7月,小米集團于港交所掛牌,成功籌資426億港元,在2018年港交所首次融資金額最高的新上市公司排名中位列第二,第一名為中國鐵塔。截至1月4日收盤,小米集團的總市值約為2850億港元(約合360億美元),比起基石投資人入場時約500億美元的估值存在不少差距。 根據小米集團日前發布的《發售價及配售結果公告》,小米集團背后基石投資人數量眾多。國開裝備產業投資基金透過由中信里昂證券有限公司的關連客戶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渠道認購3047萬股發售股份;天海投資有限公司認購1385萬股發售股份;中國移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認購4616萬股發售股份;QualcommAsiaPacificPte。Ltd。等其他機構也參與了認購。 美團點評的基石投資人同樣不乏實力機構。9月初,為保證成功上市,美團點評正式全球發售前提前敲定5家基石投資人,合計配售15億美元,約占總發行股份的三分之一。其中大股東騰訊認購4億美元,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認購1億美元,另外10億美元由Oppenheimer基金、Lansdowne基金、Darsana基金三家外資機構認購。 投中資本研究部認為,中概股看似盛世的背后,卻面臨著日益常態化的“破發”窘境,此外,上市后股價又遭大幅下挫,可見市場資金目前對新股的投資已是十分謹慎,港股IPO在2018年甚至出現了沒有基石投資人的情況。未來公募基金對于接手IPO將會更加趨于避險,2019年后續美股和港股IPO或將受到更多挑戰。
明星企業股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