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03 18:44:1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召開黨委大會,魏革軍出任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局長,接替白鶴翔的職位。魏革軍此前為人民銀行直屬中國金融出版社社長。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
 
        
        圖片來源:資料圖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召開黨委大會,魏革軍出任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局長,接替白鶴翔的職位。魏革軍此前為人民銀行直屬中國金融出版社社長。
記者獲悉,白鶴祥目前已赴任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同時為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黨委書記,兼任國家外管局廣東省分局局長,此前任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局長。
“是的,元旦前已宣布。”一位接近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人士向記者確認。
此前,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調任金融穩定局局長。
根據此前的公開資料,白鶴祥,男,漢族,1963年4月出生,山東茌平人,中共黨員,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1985年7月至1993年2月,先后任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團委書記、辦公室副主任、校團委副書記、學生處副處長。1993年2月至2016年4月,先后任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辦公室副主任、主任、農金處處長,洋浦經濟開發區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洋浦中心支局局長,三亞市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三亞中心支局局長,廣州分行海口金融監管辦事處黨組成員、助理特派員、監管專員,南寧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廣西區分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外匯管理部主任等職。2016年4月起任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局長。期間,當選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屆廣西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第三屆重慶市政協常委,中共重慶市第四次黨代會代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經濟界別委員,中共陜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陜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從簡歷中可以發現,白鶴翔是第二次赴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履職。
白鶴翔長期對民生問題保持關注,今年3月,他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于對貧困戶子女助學貸款還款給予稅前抵扣的建議》,考慮到助學貸款借款人在上學期間無需還本,一般在借款人工作3年后開始還款,但在實踐上這正是借款人經濟壓力最大的時期。為減輕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助學貸款還款過程中的經濟壓力,他建議將貧困戶子女助學貸款還款支出予以稅前扣除,以適當增加其自身經濟積累,推動其反哺家庭,支持貧困家庭盡快脫貧。
他還在中國金融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對貧困戶子女助學貸款還款給予稅前抵扣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他表示,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標準明確,認定較為精準;助學貸款的認定以及還款情況可通過銀行合同、流水進行確認。
根據公開資料,魏革軍,男,1964年10月出生,研究員,現為中國金融出版社社長,曾先后在第一拖拉機制造廠、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時報社、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工作;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經濟學碩士,蘭州大學經濟學學士。有著作多部,論文及評論多篇。
記者注意到,2017年初,魏革軍還出版了《金融的維度》一書,他在簡介中說,從人民銀行總行、分行到新聞出版單位的職業轉換,使其得以從不同視角思考和觀察中國金融問題。“感謝這個時代,為我國呈現了如此豐富的金融世界,充滿活力和包容,讓我們從每一種職業中發現獨特的金融魅力和價值。”
就在2018年1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官網發布了魏革軍的署名文章《四個視角理解金融可得性》,其中第三個視角是應關注融資成本問題。他在文章中指出,融資成本取決于市場主體的信用能力,同時也與觀念和信貸文化有關。解決這些痛點和難點應主動發力、主動作為,通過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和利用金融科技,賦能傳統金融機構,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最近幾年,市場上重視并引入開放銀行的理念,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探索。
魏革軍在他稍前的文章《走向成熟的中央銀行》中說,人民銀行的發展史,一定意義上也是我國現代金融發展的歷史以及金融體制演進的歷史。今天,人民銀行機構健全,職責清晰,決策透明,政策工具儲備豐富,調控更加成熟,在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提升。這些歷史性的變化和成就,凝聚著央行人的智慧,是央行人的自豪和驕傲,也是金融人共同的記憶和榮譽。
他在這篇文章中還指出,在中央銀行政策意圖中,很少出現極度寬松或極度緊縮的政策導向,多出現適度、穩健、中性、區間的字眼。除非在危機應對等非常時期可能推出一些非常規措施。理論上,貨幣長期是中性的,金融長期也是中性的,這是政策中性的基本理論和邏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