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7 23:36:01
每經記者|劉海軍 每經編輯|楊軍
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激發市場活力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安排,是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補短板舉措,也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在近日專訪了深圳樸素資本董事長梁斐。
科創板不能重蹈新三板覆轍
NBD:您對科創板試點注冊制這一事情怎么看?
梁斐:在新的市場板塊試行注冊制,首先,建立了有效的隔離機制,減少對存量IPO的影響,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其次,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將決定權交還市場,監管部門則可以聚焦于信息披露制度建設,更加完善市場的信息透明化;第三,向投資者傳達正確的投資觀念,上市的企業差異性較大,需要做好良好的預期管理。
行業準入上應該更加側重具有高新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行業,比如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大數據、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標準要科學、具體、范圍不宜過窄。比如如何認定具有高新技術?如何識別市場認可度高?可以從企業的高科技收入占比、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重、專利成果數量、客戶的數量和訂單規模等定量的指標去判斷,避免科創板離開了“科創”的意義。
NBD:新三板的前車之鑒能給科創板什么樣的啟發呢?
梁斐:注冊制決定了科創板的特殊性,可能后期還會引入T+0制度,取消漲跌停板制度,所以,需要在投資人方面設定一些門檻。對機構投資人引入做市商制度;對個人投資人設定投資經驗的時間要求、持有金融資產的總額要求,正確評判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但對個人投資者的門檻不宜設置過高,避免出現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問題。
此外,還需要監管部門加大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從受理、審核、注冊、發行、交易等環節都需要真實全面地披露信息,避免內部交易,加大信息披露的執法和監督力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質量,注重激發市場活力,注重投資者權益保護。
退市制度應與注冊制形成閉環。強化市場約束,強化市場機構的中介責任,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退市制度可以避免殼資源炒作、重組炒作,上市公司更加關注主業。退市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違法成本,對于通過造假取得巨大利益的發行人,應制定嚴厲的處罰制度。
四大影響不可忽視
NBD:您認為科創板的推出帶來哪些影響?
梁斐:從長期看,我們認為推出科創板對資本市場有正向的影響。
首先,A股的殼資源不再有意義。高新技術型企業不再需要通過借殼上市,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更加體現為公司的真實價值,有助于引導市場走向價值投資,沒有價值的殼資源可能會面臨退市的結果,這樣也會推動A股的退市改革。
其次,要設立科創板的信息剛出來時,主板、創業板都受到一定沖擊,短期內表現為情緒面的影響。但從長期看,不會出現明顯的分流,A股的新股可能會減少,由于殼資源的無意義、價值投資的導向,存量股的流動性會趨向分化,優勝劣汰,有價值的公司完全不用擔心流動性的問題。
第三,將一些“獨角獸”企業留在國內。
第四,利好VC/PE機構,有了可預期的退出渠道,創投機構更愿意去投資有技術門檻、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扶持企業成長,符合國家戰略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