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7 20:32:29
陸文杰認為:對于2019年的A股市場,總體來看是應該是比較好的,但可能不會有一個大牛市的行情,首先是企業的盈利大概率放緩,這是不利因素,但是也有利好的一面,那就是A股市場2018年已釋放了很多風險,估值已很便宜了。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楊翼
在利好政策不斷釋放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外資私募開始布局A股。在此背景下,外資私募巨頭對于2019年的A股市場的發展又是怎么如何看呢?有哪些風險需要注意?哪些領域的投資機會較明確。
對此,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貝萊德中國投資策略師陸文杰。
2019年總體向好
NBD:近期,在各類利好政策加持下,A股市場開始企穩回升。對于2019年的市場發展,你們怎么看?哪些板塊存在機會?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陸文杰:對于2019年的A股市場,總體來看是應該是比較好的,但可能不會有一個大牛市的行情,首先是企業的盈利大概率放緩,這是不利因素,但是也有利好的一面,那就是A股市場2018年已釋放了很多風險,估值已很便宜了。另外就是2018年美元加息對A股市場沖擊較大,但是2019年美元加息有可能不會像2018年這樣頻繁,美聯儲也意識到財政刺激后經濟增長并未達到預期,所以美元加息不會對市場產生明顯沖擊,這對A股來說也是一個有利因素。
另外就是,我們更多是關注中國結構性改革方面的努力,比如說知識產權方面出臺了一些政策,對對外開放方面的一些政策,還有對各地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以與國際水準接軌,這些都是很大的進步;總體上來看,由于風險已過度反應,但是企業估值又一定反彈空間,所以2019年的A股市場還是有機會的。
NBD:在A股正式入MSCI后,外資紛紛看多中國市場,對于外資藍籌的投資風格,2019年A股的藍籌板塊機會怎樣?背后邏輯是什么?
陸文杰:整體市場來看,我們一直提供A股的ETF產品,從2018年情況來看,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股市波動劇烈,所以資金都是凈流出的。雖然中國2018年的A股指數跌了很多,但在國際投資者來看,對于A股藍籌股還是比較認可的,但是從2019年來看,并非所有的藍籌都會有好的機會;國際投資者在投資喜好上面偏向價值投資的,所以說部分藍籌股也是有機會的。其次就是國際投資者偏向大消費板塊的,較少關注周期性的板塊;第三就是從估值角度來看,國際投資者還是會和港股市場以及其他市場做比較的;
目前,從國際投資者風格上來看,是偏向價值投資風格的,而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確實是很便宜了,從歷史數據來看,整體估值已經很便宜了,在歷史的下軌區域,如果以0到100分來對比的話,目前A股市場就是15分左右,甚至比其他市場都便宜,但是從偏向價值的角度來看,并不是所有的藍籌板塊都有投資機會。比如大消費板塊中的大家電等消費板塊個股因為受到消費周期影響增長是明顯放緩的,所以總體來說,并不是說所有的藍籌股在2019年都有表現的。總體上外資對于藍籌是有很大的興趣的,但是并不是對所有的藍籌都感興趣,2019年的藍籌板塊分化會很明顯的。
NBD:股指期貨對于市場交易各方來說是好的風險管理工具,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的交易對于穩定市場有怎樣的作用?是否可以引導長線資金入市呢?
陸文杰:對于股指期貨的常態化交易,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流動性較好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對于穩定整個市場是有利的,這是非常清楚的經驗,而A股市場的股指期貨在2015年“股災”之后流動性有所下降,現在恢復常態化交易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整體來說,現在股指期貨還有進一步的工作可以做,比如說在標的方面可以有些工作可以做的;至于股指期貨的常態化交易是否可以吸引長線資金入場,我認為股指期貨的常態化交易當它發揮作用,讓整個市場更加穩定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適合長線資金,也會吸引更多的長線資金入。
科創板有很大前景
NBD:科創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內的新設板塊,科創板的推出將會對A股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投資者在投資風格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陸文杰:我們對科創板這個板塊很關注。我們對于科創板識希望讓市場來發揮更大力量。因為科創板里面有三股力量,首先是官方力量,因為他有制度設計上的考慮;第二是機構投資者,他們會對科創板進行深入研究,標的好不好,估值合理不合理;第三是散戶投資者,他們可能沒有資源或時間去深入分析這些標的,而是更加關注概念。我們最關心的是第二股力量,讓機構來盡量發揮,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完全靠政府主導很難做得非常好,而靠散戶可能會產生泡沫,更多的靠機構投資者來發揮市場力量,他們能更好地找出真正和科技發展方向相吻合的、具有技術能力與產品的投資標的。如果能夠讓機構投資者發揮更大的作用的話,我們認為科創板是有很大的前景。
NBD:對于2019年的A股科技股,您怎么看?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陸文杰:對于2019年的科技股行情,實際上全球資金都喜歡科技股。目前,美國的科技股估值相對來說已很貴了,而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科技股估值相對來說還較為便宜。A股科技股在2018年更多的是受到了一些政策變動的影響,比如醫藥方面的政策變化。整體上來看,這些變化影響是短期的。真正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些不斷靠創新來盈利成長的科技公司。對于科技股,我們還是看好的,2019年科技股會有很多機會的。
從選股方面來看,相比大盤藍籌來說,科技股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選擇,因為一方面是政策變化比較大,會給科技股帶來影響,另外一方面是科創板在制度上給市場帶來的環境變化,我們要考量很多科技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否可以繼續保持下去。另外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們對中國最大的信心是長期增長潛力,中國的經濟規模非常大,長期增長潛力還在,這是國際投資者較為統一的認識。
中國過去的長期發展潛力主要是由投資推動。而我們現在發現,中國的增長方式和之前不一樣了,長期增長潛力不一樣了,我們在關注中國的政策調整方向,發現科技行業的一些領域取得的進展是歡欣鼓舞的,比如應用科技在消費領域的應用是中國獨特的優勢,這樣可以使得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被發掘出來,這是我們投資中國的最大信心來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