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6 21:06:58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實習編輯|易啟江
12月25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會議,要求盡快啟動永續債發行,用于補充銀行資本。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認為,這意味著以永續債為突破口,啟動了新一輪的銀行資本補充,這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提振我國的資本市場都有重要意義。
第一,發行永續債補充銀行資本具有杠桿效應,有助于支持實體經濟、鼓勵銀行信貸增長、影子銀行回表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資本金是銀行擴張信貸的基礎,也是應對風險損失的屏障。資本金是銀行最穩定的資金來源,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及時補充銀行其他一級資本,可多倍撬動信貸增長。
第二,發行永續債補充銀行資本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一是有利于銀行的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二是有利于鼓勵銀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三是有利于解決銀行股權投資的瓶頸,提高銀行參與股權投資的積極性,推動債轉股等工作的開展。四是有利于減輕金融機構依靠資本市場融資的壓力,促進債券市場發揮企業融資功能。
當前形勢下補充銀行資本是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著力點。馬駿說,盡快補充銀行資本,有助于發揮銀行資本的杠桿效應,提高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緩解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與此同時,銀行抗風險能力增強、信貸擴張能力恢復,也有助于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尤其是對銀行股的信心。
馬駿說,永續債(Perpetual Bond)是一種無固定期限或到期日為機構清算日、具有一定損失吸收能力、且可計入銀行其他一級資本的債券。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可通過債券市場實現資本補充,支持其資產擴張。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今全球發行的其他一級資本(AT1)工具的總規模接近1200億美元,其中超過百分之八十為永續債,發行人涉及英國、法國、德國、韓國、印度、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22個國家或地區,是當前國際商業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主要手段。
為保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銀行需要有足夠的資本金。馬駿解釋道,從資本補充渠道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方式可分為內源性補充與外源性補充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補充主要依賴銀行每年留存收益以及部分撥備;外源性補充主要有IPO(首次公開募股),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除尚未發行永續債外,其他方式皆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可行渠道。
封面圖片來源:東方IC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