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4 10:24:44
在日前舉辦的2018~2019年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總資產規模達到260萬億元,位居全球首位。銀行保險機構逐步建立完善,資產的質量、流動性總體穩定,金融產品和業務更加豐富,金融科技的運用更加廣泛。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廖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銀行業和保險業順應時代的潮流,勇于開拓創新,持續推進改革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同時,自身也實現了規模由小多大、實力有弱到強、結構由單一到多元,基本上形成了多層次、差異化、廣覆蓋的金融機構體系。”在日前舉辦的2018~2019年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總資產規模達到260萬億元,位居全球首位。
在保險業方面,今年十一月份的保費收入達到3.5萬億元。銀行保險機構逐步建立完善,資產的質量、流動性總體穩定,金融產品和業務更加豐富,金融科技的運用更加廣泛。服務實體經濟和風險保障水平明顯提高,近兩年來通過加強和改進監管,引導銀行和保險機構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努力實現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銀行業和保險業的風險合規意識明顯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實效明顯提升。
此外,梁濤表示,當前我國去杠桿率基本穩定,2017年我國杠桿率是248.9%,今年大致也在這個水平,銀行業和保險業運行總體穩定。
不過在行業發展同時,銀行和保險業依舊面臨著復雜的環境和風險。梁濤表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們面臨的形式依然復雜嚴峻,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壓力并存,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性和結構性問題逐步暴露,一些前期相對不突出的風險隱患在外部的沖擊下開始顯現。“對待這些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積極主動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風險攻堅戰,做好嚴陣以待。”梁濤說。
“做好下一個工作管理建設堅持一條主線、抓住兩個重點、形成三個關系。”梁濤進一步指出,一條主線即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兩個重點即抓住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建立銀行業和保險業穩健發展長效機制。一方面扎實推進銀行業、保險業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擴大開放的舉措,推動相關的法規制度建設,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的重要舉措,推動相關法規制度建設。
而三個關系則是劃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國際國內、數量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具體而言,一是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加大市場授信投放的力度不等于弱化風險管理;二是分配好國際與國內的關系,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滿足國內政策轉型發展方面的需求,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也要積極引入國際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提升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密切跟蹤和研究國際經濟狀況,辯證看待國際環境和國際條件的變化;三是分好好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在新的政策下要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轉變發展理念,摒棄粗放發展,把提高質量和效益作為發展的根本驅動力。
梁濤認為,當今世界經濟金融格局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復雜挑戰,銀行業和保險業改革發展任務仍然任重道遠,要充分利用好改革開放四十年積累的良好條件和寶貴的發展經驗,深化銀行業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持續改進金融監管,切實增強銀行保險機構防范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