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林建海: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是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前提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3 16:01:41

在以“美好中國:敢當與前行”為主題的第20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林建海表示,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全球經濟面臨諸多短期挑戰和多個重要中長期發展趨勢。對中國來說,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是高質量增長的前提;堅持對外開放是高質量增長的必要條件。

 每經記者|蘇杰德    每經實習編輯|梁梟    

Qq__20181223143811.thumb_head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林建海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12月23日,在以“美好中國:敢當與前行”為主題的第20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林建海表示,世界經濟已逐漸從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創中恢復,但是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全球經濟面臨諸多短期挑戰和多個重要中長期發展趨勢。這些變化將深刻影響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具體而言,短期挑戰包括:貿易摩擦;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會對新興經濟體帶來溢出效應影響;國際金融環境收緊,債務負擔日益加重。中長期發展趨勢包括: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趨勢);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和互聯性日趨加深;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口老齡化。

對于這些挑戰和趨勢,中國怎么應對?林建海認為,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是高質量增長的前提;堅持對外開放是高質量增長的必要條件;轉變發展動力,提高生產率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核心;完善金融體系,發展服務業是高質量增長的橋梁;推進可持續、普惠、綠色增長,提高人民福利是高質量增長的最終目的。

全球經濟面臨三大短期挑戰

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經濟在恢復,但近期來下行風險有所加劇。林建海說,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同,記者注)今年秋季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2018和2019年的增長速度預計和2017年基本持平,為3.7%。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達到或接近充分就業狀態,繼續加速增長的潛力有限。近期,歐美主要股指和油價也面臨下行壓力。

在短期挑戰方面,林建海認為,從大的方面來看,全球經濟至少面臨貿易摩擦等三個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

第一,貿易摩擦已成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重要不確定因素。貿易合作在過去70多年里推動世界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和繁榮。如今自由貿易進程受阻和貿易摩擦增加,會從貿易、投資者信心、金融市場等多個渠道沖擊經濟增長。目前來看,這些摩擦會對全球經濟前景產生一定的影響。據IMF估計,在嚴峻的情況下,貿易摩擦升級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使全球經濟增長率降低0.8個百分點。

第二,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會對新興經濟體造成溢出效應影響。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央行為刺激經濟復蘇,實施了大規模的資產購買計劃,使得這些國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如今,美聯儲開始縮減其資產負債表,提高美元基準利率,引導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這一加息縮表過程可能會導致美元利率上升和美元匯率堅挺,影響國際資本流向,給全球金融環境帶來壓力。研究估計,未來兩年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大約會使流向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減少350億美元。

第三,國際金融環境收緊,債務負擔日益加重。金融環境收緊、美元走強的情況下,許多國家的債務負擔日益加重。2017年,全球債務(包括公共和私人債務)已達到184萬億美元這一歷史最高水平,為全球GDP的兩倍多,比2007年增加了約60%。IMF利用一個包含57個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金融數據的樣本做出的分析顯示,未來三年內,這些國家的家庭債務占GDP的比例每上升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下降1.25個百分點。美元匯率走強、國際資本市場利率升高會直接加重外債負擔,使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國際資本外流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引發融資困難和國際收支危機。

四大中長期發展趨勢需關注

林建海說,除了上述這些短期挑戰以外,世界經濟還面臨多項重大的中長期發展趨勢我們關注。

首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趨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近幾十年發展迅速。198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只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2018年其經濟規模預計上升到全球的約40%。根據購買力平價來算,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發達經濟體。

然而,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嚴峻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戰。據IMF預測,在2018年至2023年間,按人均收入計算,超過40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不及發達國家。這意味著,它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拉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變得更加艱難。

第二個中長期重大趨勢是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和互聯性日趨加深。上世紀80年代時,世界貿易網絡非常稀疏,貿易規模也比較小。如今,世界貿易網絡幾乎覆蓋了全球每一個角落,真實貿易量是1980年的三倍。與此同時,全球銀行跨境資本流動迅速增長。80年代時,銀行跨境資本僅僅存在于少數發達國家。如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逐漸融入全球銀行網絡,提高了資本的使用效率,并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第三個中長期重大趨勢是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進入數字革命時代以來,各種新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機器人的普及,網絡金融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全球經濟。如果更多的新科技能夠被充分利用到生產領域,必將提高生產率甚至帶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數字時代給高技能工人帶來好處,也可能迫使一些低技能工種退出市場。因而,數字化趨勢對未來發展和就業帶來的沖擊和摩擦也值得重視。然而,人類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一次次的技術創新和生產革命重塑并催生了新的行業,提高了生產率和人們的生活水平。

第四個需要關注的中長期趨勢是人口老齡化。在許多國家,人口老齡化是經濟長期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它不僅大大增加了對公共資源和社會安全網的需要,也使得貧困人口難以改善生活水平。

中國應對挑戰和趨勢的五個重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在過去40年間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成就。面臨當前世界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實現可持續、包容性的高質量發展?對此,林建海重點強調了五個方面。

第一,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是高質量增長的前提。高質量增長是個長期目標,達到這個目標需要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避免主要經濟變量出現過度波動,并降低經濟中的不確定性。政府應采取合適的財政、貨幣、金融等政策組合,并通過推進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機構效率等促進經濟轉型。

第二,堅持對外開放是高質量增長的必要條件。研究發現,在國際貿易快速發展的二十年間,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占全球人口的百分比,脫貧人口超過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時期。在發達經濟體,國際貿易使高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據IMF分析,貿易自由化也帶來顯著的生產率增長。譬如,發達國家對某行業資本投入品的關稅每下降一個百分點,該行業的生產率可以提高約兩個百分點。同時,貿易自由化也將有助于促進市場競爭、公司研發動力和前沿技術的溢出效應。

第三,轉變發展動力,提高生產率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核心。近年來,中國在諸多領域快速發展,整體經濟技術含量上升。然而,從技術學習型增長轉變到全面依靠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技術領先型增長,仍大有可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約8%的GDP增長率,大部分來自資本投資。往前看,中國要保持中高速、高質量增長,不能只依靠投資的數量,更要靠生產效率的提高。

實現可持續高質量增長要求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和人力資本。上世紀初,美國大力普及高中教育,迅速提高了勞動力技能,抓住了當時工業革命契機,對美國的經濟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的成功需要政府、企業和教育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

第四,完善金融體系,發展服務業是高質量增長的橋梁。健全的金融體系需要完善金融市場信息制度,提高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中國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空間豐富金融投資產品,規范金融市場行為,疏通投資者和需要集資的優良企業之間的融資渠道,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讓金融市場充分發揮其金融媒介作用。

第五,推進可持續、普惠、綠色增長,提高人民福利是高質量增長的最終目的。中國經濟幾十年的高速增長,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八億人脫貧,這是中國的輝煌成就,也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如今,中國正全面走向小康社會,要實現可持續、普惠、綠色的高質量增長的目標,需要在發展中加強環境保護,并且讓人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顯著時,完善社會安全網對于全面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實現普惠的高質量增長尤為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宏觀經濟 IMF 經濟發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