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12-18 08:41:41
近日,東方證券表示,收到花旗亞洲《無意延長合資期限的通知》,并計劃將花旗亞洲所持東方花旗股份悉數轉讓。至此,花旗退出合資投行“東方花旗”已箭在弦上。
近日,東方證券表示,收到花旗亞洲《無意延長合資期限的通知》,并計劃將花旗亞洲所持東方花旗股份悉數轉讓。至此,花旗退出合資投行“東方花旗”已箭在弦上。
為何選擇撤離而不是進一步控股?有業內人士稱,花旗集團想要增持東方花旗的股權至51%,但談判未果,因此考慮退出而另謀設立控股券商。
因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腳步加快,外資控股的合資券商最近得以誕生。
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其中有兩大關鍵點:一是允許外資控股合資券商,而不只是參股;二是逐步放開合資券商的業務范圍,而不再局限于如投行等單一業務牌照。據此,瑞銀、野村和摩根大通相繼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擬持股51%。瑞銀率先獲批,成首家外資控股券商。
此次花旗的選擇被認為是“以退為進”,并非意味著放棄中國市場,而是可能尋找獨資的機會。
中信非銀分析師指出,隨監管環境和市場環境的改變,證券行業競爭格局也將逐步發生改變。伴隨市場進一步成熟,外資機構的競爭優勢有望提升。
他認為,瑞銀、高盛高華和摩根華鑫等合資券商現任管理層均有外資機構工作背景,能夠理解和執行外資股東對公司經營戰略的規劃,業務團隊中也不乏海外人才。外資機構先進的業務經驗和管理理念已經在合資公司中發揮主導作用,沒有控股權并非這類公司發展的唯一瓶頸。
12月6日,國際金融巨頭道富集團已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獨資公司。自去年年底首家外商獨資私募機構貝萊德登記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一年間,已有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施羅德等10多家全球知名的外資機構先后積極投身A股。
在破除外資持股比例和業務范圍的限制后,外資控股公司能否因政策的松綁而釋放競爭優勢?
“你看合資券商業務做得好的,都是外資股東不怎么干涉的。”有家合資投行的總經理直言。
從營收狀況看,除中金公司等個別券商,合資券商整體收入規模仍較小。東方花旗2017年營收達10億元,已經屬于相對較好。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券商業績排名墊底的幾家券商幾乎都是合資券商。
回溯既往,合資券商在中國經歷了23年的生根發芽,卻鮮有壯大到開花結果。自首家中金公司1995年成立算起,至今已有10余家合資公司。首批以中金公司為代表的算是經營比較成功,而后的一批合資公司如長江巴黎百富勤、財富里昂、海際大和、一創摩根等均以分道揚鑣告終。
最新的有根據CEPA(《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設立的“小鮮肉”合資券商有4家:匯豐前海、東亞前海、申港證券和華菁證券。目前合資券商還有高盛高華、瑞銀證券、瑞信方正、中德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等。
在展業上,僅中金公司、高盛高華、瑞銀證券等券商擁有全牌照,其他合資券商如中德證券、東方花旗等都只能專注投行業務,缺乏其他業務牌照,在大項目的承攬上存在一定劣勢。
綜合來看,合資券商的發展狀況不如意,其原因不乏股權比例低、業務范圍受限等,部分合資券商在經過一段艱難磨合后選擇分道揚鑣。
一位券業資深人士表示,合資公司中,雙方的協同合作非常重要,而中資券商和外資機構的經營理念經常產生沖突。外資機構更注重長遠利益和全球布局,中資券商要兼顧現實利益。
分析師也指出,放寬控制權甚至允許外資100%控股,有利于減少中外資股東之間摩擦,提升管理效率。未來,隨著外資投資機構準入門檻降低、金融工具日益豐富和完善,外資的全球視野、全球化標準化交易和清算系統、在爭取國際國內投資機構、高凈值個人客戶上,將有所作為。合資券商、外資券商在新一輪競爭中也有可能實現“逆風翻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