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5 17:22:42
12月14日,證監會在其官網披露了中銀國際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的發展情況好過投行業務,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資管業務的營業利潤已占整體的40%以上。
每經記者|李一瑋 每經編輯|吳永久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為與證券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金融機構,券商行業今年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但是,券商上市的步伐并未停歇,今年已有5家券商登陸A股,華林證券也即將于12月18日申購。
12月14日,證監會在其官網披露了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國際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招股說明書顯示,中銀國際證券2015年~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9.36億元、9.16億元和10.05億元,行業內排名分別為31名、35名和24名;營業收入的行業內排名分別為32名、35名和30名。
從業務類型來看,經紀、資管和投行業務是公司的三大主要業務,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的發展情況好過投行業務,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資管業務的營業利潤已占整體的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投行業務的經營收益告負,利潤總額為-0.63億元。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中銀國際證券并無控股股東,亦無實際控制人,最大的股東是由中國銀行100%控股的中銀國際控股,其持有中銀國際證券37.14%的股份,其余還有12位股東,持股比例從1%~16%不等。
今年以來,雖然券商面臨的發展壓力有增無減,但是登陸A股市場的步伐頗為密集。今年過會的南京證券、中信建投、天風證券和長城證券均已成功上市,華林證券也即將于12月18日申購。
12月14日,證監會在其官網披露了中銀國際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招股說明書顯示,中銀國際證券有2家一級控股子公司,8家分公司和102家證券營業部。
從經營情況來看,中銀國際證券難逃券商行業的大周期,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6.49億元、28.31億元、30.68億元,在行業內分別排在32名、35名和30名;凈利潤分別為19.36億元、9.16億元和10.05億元,行業排名分別為31名、35名和24名。
從具體業務類型來看,招股說明書顯示,證券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為主要業務,報告期各期(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1月~6月),上述三項業務收入合計占全部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2.05%、94.30%、87.16%及87.15%。其中,經紀業務的營業收入的占比近年穩定在50%左右;上述各報告期內,資產管理業務營業利潤占公司整體的比例分別為18.08%、38.59%、41.48%和 45.01%。
相比之下,投行業務稍顯落魄。上述報告期內,投行業務收入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6.24%、21.46%、14.40%和2.93%。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中銀國際證券的投行業務利潤總額為-0.63億元,這是過去三年未曾出現的情況。與此同時,中銀國際證券表示,堅持“創建新時代境內一流投行”的戰略目標。
中銀國際證券報告期內營業收入按照業務類型劃分的情況:

圖片來源:中銀國際證券招股說明書
中銀國際證券的前身為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時間為2002年2月。在此之后,中銀國際證券經歷了一次增資擴股,一次資本公積轉增注冊資本和多次股權變更。
在2017年12月29 日,中銀國際證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事宜完成工商變更登記,中文名稱變更為“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中銀國際證券的注冊資本為25億元。
中銀國際證券表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凈資本為 116.04 億元,行業排名37名,但是受制于融資渠道有限,公司凈資本規模的不足已經在較大程度上對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創新業務的布局和盈利水平的提升形成了制約。因此,計劃通過本次發行,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多渠道補充凈資本。本次擬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公司發行后總股份的25%。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名稱中含有“中銀”,但是從股權結構來看,中國銀行并不是中銀國際證券的直接或者間接實際控制人。中銀國際證券表示,自成立以來一直使用“中銀”品牌,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業務的開展。
事實上,中銀國際證券并無控股股東,亦無實際控制人,最大的股東是由中國銀行100%控股的中銀國際控股,其持有中銀國際證券37.14%的股份,其余還有12位股東,持股比例從1%~16%不等。

圖片來源:中銀國際證券招股說明書
火山君注意到,林景臻是從今年5月起擔任中銀國際證券的董事長。同時,林景臻自2018年3月起至今,在中國銀行總行任副行長,目前兼任中銀國際控股董事長等職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