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15:34:20
作為日本知名的汽車制造商之一,日產汽車一直在技術和創新領域孜孜不倦地追求,“技術”也一直是日產汽車血液中最明顯的DNA。11月15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第十屆中國獵車榜”評選活動中,日產中國榮獲“獵車·2018年度技術革新企業”獎項。
目前,在汽車行業“新四化”的導向下,電動化和智能化已經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風口”,能否引領技術變革成為汽車集團占據未來制高點的重要決定因素。而依托日產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和技術支撐的日產汽車,在行業變革的關鍵點,卻不需要適應期,更顯自如。

為了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氣候變化、交通擁堵、事故和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等挑戰,日產汽車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使交通出行與運輸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適。通過日產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日產汽車力圖實現其“零排放、零傷亡”的終極愿景。
日產智行科技包含三個核心創新領域:日產智能駕駛(Nissan Intelligent Driving)、日產智能動力(Nissan Intelligent Power)和日產智能互聯(Intelligent Integration)。
日產智能駕駛(Nissan Intelligent Driving)由安全性技術、駕駛輔助技術和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組成,包含ProPILOT智動控制輔助駕駛技術、e-Pedal日產電子踏板、Rear Door Alert后門警示技術、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智能巡航控制系統(ICC)、智能追蹤控制系統(ITC)等多項內容。其中一項關鍵性的安全防護技術為“SAFETY SHIELD:安全屏障”,該技術展現了日產汽車致力于提供全方位車輛安全保障的決心。通過這項技術,駕駛員可以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并在必要時獲得擺脫交通擁堵的幫助,更加自信地駕駛車輛。
日產智能動力(Nissan Intelligent Power)通過持續減少排放和提高燃油經濟性,為客戶帶來了更多駕駛樂趣。日產汽車致力于通過提高內燃機效率并將更先進的技術應用于電動汽車,以最終全面達成零排放。日產汽車正持續推進日產智能動力下的各類動力總成技術。除純電動車型外,日產汽車的產品中還運用了各種基于EV的技術。每項新科技都對產品起到輔助作用,同時又不會取代其他技術。

日產智能互聯(Intelligent Integration)則闡述了日產汽車公司設計汽車的方式,這些方式圍繞駕駛者以及幫助所有人提升行動力。通過NissanConnect®系統幫助消費者與周圍環境取得同步,獲得想要的信息,從而感受到更強烈的聯結性。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也是最為重要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面對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日產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強競爭力,以期在競爭潮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為最早開展電動汽車研究的車企之一,日產汽車在制造電動汽車方面已有著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從1947年日產汽車的合作伙伴東京電動汽車公司推出Tama EV,到推出備受全球消費者青睞的日產聆風,日產汽車憑借著獨特的技術優勢,不斷地在這一領域尋求技術發展,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帶來綠色出行方式。
2018年,搭載日產智行科技的電動車型——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正式上市,開啟了日產汽車在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新紀元。作為日產汽車首款在中國生產、面向中國市場投放的電動車型,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不僅是東風日產第1000萬輛下線的劃時代車型,更是“東風有限TRIPLE ONE”新中期事業計劃發布后的第一款電動化車型。

這款車型融合了全球專業純電平臺與中國旗艦家轎的優勢基因,不僅是滿足中國市場實際需求的純電動產品,更是日產汽車向“電動新時代”邁進的重要開端。
今年2月,日產汽車聯手在華合資企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DFL)一起發布了雄心勃勃的2018-2022中期事業計劃——“東風有限TRIPLE ONE”新中期事業計劃,未來將在所有品牌中推出20款電動車型(零排放和e-POWER)。在2022年,電動化產品將在總銷量中占比30%。
除了加速電動化攻勢,日產汽車將會繼續追求在中國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化和車輛互聯。到2022年,日產在中國市場的整體銷量將達到260萬臺。
依托先進的技術不斷創新,已經在智能駕駛和電動汽車領域走在行業前列的日產汽車,勢必還會走得更遠。
(廣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