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12-11 09:07:11
業內人士認為,OPEC達成減產協議有望促進油價企穩回升,同時也刺激各國加大頁巖氣等其他能源開采的執行,2019年-2020年各類能源設備需求持續增長,相關上市公司將明顯受益。
OPEC最新減產計劃給A股市場帶來蝴蝶效應。昨日,以杰瑞股份、中曼石油為代表的石油設備類上市公司股價紛紛逆市走高,并帶動能源設備板塊大漲1.02%,成為弱勢格局下一道風景線。業內人士認為,OPEC達成減產協議有望促進油價企穩回升,同時也刺激各國加大頁巖氣等其他能源開采的執行,2019年-2020年各類能源設備需求持續增長,相關上市公司將明顯受益。
12月7日晚間,OPEC發布公報,將在2018年10月的基礎上減產石油80萬桶/日,2019年1月開始生效,持續6個月,除OPEC外,俄羅斯能源部長確認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將減產40萬桶/日,“OPEC+”合計減產120萬桶/日。
根據EIA數據,11月30日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相比前一周大幅減少了約732萬桶,為原油庫存連續10周增加后首次下降。12月7日,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大幅上漲,WTI原油價格為52.61美元/桶,相比于前一周上漲3.3%,布倫特原油價格為61.67元,相比于前一周上漲5.04%。
新時代證券認為,“OPEC+”達成減產120萬桶/日的協議,超過市場預期的100萬桶/日,使得油價提振。在全球原油需求減弱的背景下,減產有望促進油價企穩回升,同時減產協議達成也表明OPEC國家及俄羅斯等不接受較低油價的立場,中長期看油價有望維持65-75美元/桶的價格中樞。油價回升將促進原油開采保持良好的經濟性,促進資本開支提升。同時,利于國內加大頁巖油氣開采的執行,預計中石油、中石化將進一步推進頁巖油氣的開采。
此外,三代核電技術進入開工關鍵期,新能源設備迎來景氣拐點。按照國家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將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到2020年在運+在建要達到8800萬千瓦。但2015年12月后已接近3年沒有新開工核電站,如果核電重啟,預計每年可以有8-10臺的新開工量。設備投資占核電機組投資的60%-70%,對于設備企業的業績彈性可觀。
目前大部分核電設備標的約為20-30倍,業績彈性下估值具備一定安全邊際。而對于油服行業而言,雖然部分子行業仍處產能出清階段,而部分行業已經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態。當前,國內大馬力壓裂設備已經供不應求,預計未來兩年壓裂設備仍有較大規模采購,導致壓裂設備有望在近三年持續保持高景氣格局。
事實上,一方面受到國際油價大幅波動以及產能變化影響,市場逐漸將石油等傳統能源需求轉向頁巖氣、核電等其他方向;另一方面,日益顯著的全球氣候、能源、環保壓力,也帶來諸如軌道交通、鋰電池等新型市場需要。這同樣對能源設備企業構成持續利好。
以鋰電池為例,據了解,全球電動化大趨勢不可忽視,電動化已經從中國政府和特斯拉主導轉為傳統汽車巨頭大眾、奔馳、寶馬主導,鋰電池供需缺口大,擴產將超預期。根據國際龍頭電池廠到2020年底規劃的產能和龍頭車企到2025年的銷量目標,東吳證券預計,到2025年,電池產能仍有339GWh的供需缺口,而龍頭電池廠的設備需求超千億元。按照涂布機、卷繞機、檢測設備占比20%、25%、20%計算,2025年三者合計設備需求額達到660億元。
2018年動力電池行業經歷了補貼退坡、經營兩頭擠壓的困局。進入2019年,隨著訂單的確認,個別下游客戶的潛在風險逐步化解。而從設備企業的訂單和毛利率來看,并沒有出現市場所擔心的設備價格下降。隨著下游大客戶開始擴產,部分設備企業紛紛公告大單。按照動力電池的建設周期,明年設備企業有望大量獲得今年下半年以來動力電池企業新增產能的優質訂單,鋰電設備行業景氣度向上明顯。
根據特斯拉中國,長城寶馬,江淮大眾,CATL德國,LG南京的擴產計劃估算,東吳證券預計這五家企業的合計新增產能規模可達147萬輛車,對應電池年采購金額711億元,新增設備投資額逾300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