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3 17:42:20
1~10月,全國實施五類案件總數為33015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45%。江蘇省實施五類案件數量達到4159件,居全國首位,遠超過排名第二的廣東(3302件)。其中,在限產、停產案件數量上,江蘇省達到934件,是排名第二的山西省的1.58倍。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月23日,生態環境部通報各地2018年1~10月環境行政處罰案件與《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的執行情況。2018年1~10月,全國共下達處罰決定書145167份,罰沒款金額為118.295億元。
行政處罰力度較大的省份為:廣東、江蘇、河北、山東、浙江。其中,江蘇省和廣東省的罰沒款金額超10億元。
1~10月,全國實施五類案件總數為33015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45%。
其中,按日連續處罰案件633件,比去年同期減少32.4%;罰款金額9.54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4%;查封、扣押案件17810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1.2%;限產、停產案件5777件,比去年同期減少19.7%;移送行政拘留6590起,比去年同期減少7.1%;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205件,與去年同期減少4.7%。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實施五類案件數量達到4159件,居全國首位,遠超過排名第二的廣東(3302件)。其中,在限產、停產案件數量上,江蘇省達到934件,是排名第二的山西省的1.58倍。
環境部介紹,《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案件數量較多的為江蘇、廣東、安徽、浙江、福建、陜西六省。案件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顯的為重慶、廣西、河北、天津、江蘇、河南六省市。
1~10月,配套辦法案件數量排名前十的地市為:臺州市、廣州市、呂梁市、無錫市、徐州市、西安市、泉州市、合肥市、蘇州市、常州市。截至10月底,全國所有地市均有適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的案件。
但是,環境部也強調,截至10月底,還有167個縣(區)沒有適用配套辦法案件。零案件縣(區)較多的省份為山東、河北、山西、湖北等4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