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專訪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把充電樁當作一個“插頭”的企業絕對活不下來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3 15:17:25

2018年,充電樁行業經歷了大洗牌,業內多家公司倒下。面對行業大浪淘沙式的洗牌,作為全國最大的充電樁運營商,特銳德旗下子公司特來電又有什么什么應對之策?近日,每經記者專訪了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

 每經記者|歐陽凱    每經實習編輯|梁梟    

“爆倉的越來越多了,同行的戰友越來越少了,能活著的都是很有希望的!”曾有充電樁企業負責人這樣形容當前行業的現狀。

2018年,對于多數充電樁企業而言,是備受煎熬的一年。

年初,深圳充電網科技有限公司被曝因資金鏈斷裂而停止運營。7月9日,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富電綠正式終止掛牌。7月31日,一則關于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的解散公告引發關注,容一電動并非充電樁行業的龍頭企業,在行業內可以說是默默無聞,但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滑坡以及充電樁行業大洗牌的背景下,它的“倒下”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尚未開始盈利就面臨殘酷的淘汰賽,這是眼下充電樁行業所處的窘境。對此,11月22日,創業板第一股——特銳德(300001,SZ)董事長(子公司特來電為全國最大的充電樁運營商)于德翔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獨家專訪,他表示,現在若還是把充電樁當作電力電子產品的插頭一樣,那就錯了,注定做不成。于德翔直言稱,到后面,做充電樁的企業如果只是把充電樁當成一個簡單充電設備,沒有誰能活下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充電樁風口已經過去?

NBD:包括菊水皇家、容一電動等充電樁玩家逐漸出局,你覺得這是什么原因影響導致的,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多久?到底什么樣的樁企才能夠活下來?

于德翔:充電樁絕對不是一個設備,大家把它理解成一種設備,那就徹底的錯了,支撐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的一定是充電網。

充電網是有四層網形成的,包括底層設備網、能源網、控制網、互聯網,大家往往認為做充電只做一層就行了,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必須要形成一個網,不形成一個網永遠是沒用的,相當于買了一個很牛的手機,但沒有SIM卡沒有網,這個手機就是沒用的,所以大家對充電的理解沒到位,就導致做的產品不符合未來的趨勢,那有可能就麻煩了。

當然,除了充電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樁企還要有可持續的管理能力,也就是運營和維護的能力,過去傳統樁企是做B端,現在不行了,沒有很好的運維能力,沒有一套快速反映面向C端客戶的體系,這個企業做不成,所以現在就出現行業變好了,但很多企業掉隊了,這是正常的現象,畢竟它們對產品、商業模式、運營維護、生態都理解錯了,或者說遠遠不夠,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NBD:我聽很多行業人士反映今年的充電樁價格戰情況,你這邊有感受到嗎,能否具體講一講?

于德翔:行業價格戰是少數,我認為當前行業相對還是比較健康的,本身充電樁行業沒有多少個玩家,大家真正真刀真槍去做的,愿意投資的,愿意投入管理和人才去做產品創新,尤其是按照未來充電網技術路線進行創新的,實在太少了。

NBD:我之前聽一個充電樁企業的負責人說,2015年、2016年那會,是許多融資機構、投資人搶著、排著隊要見他們、投資他們,但到2017年則是寥寥無幾,今年則變成他們主動去找投資人卻不一定會見,這是不是意味著充電樁風口已過了?

于德翔:恰恰還沒開始呢,那時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真正的風口先是汽車,然后是電池,再是充電,充電是一個基礎設施,本身行業對它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覺得它只是一個充電樁,實際上它包含從設備到能源,到控制,到工業大數據,再到物聯網、車聯網等一整套復雜的技術體系,全世界沒有幾家企業能理解,甚至沒有幾家在做。

爭取今年達到盈虧平衡

NBD:子公司特來電有幾個經營數據,2016年虧損3億元,2017年虧損2億元,2018年上半年大幅減虧至3000萬元,你曾經說到2018年特來電的目標是將虧損減少至1億元左右,爭取達到盈虧平衡。目前來看能做到嗎?接下來特來電要靠什么賺錢?

于德翔:應該說目前是按照這個方向走,具體的涉及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我不能說太多。肯定是靠充電網賺錢,成為一家平臺運營公司,(特來電的)充電網照樣也能成。

NBD:統計顯示,特來電成立了88家子公司,在288個城市建設了近19萬個充電樁,占有全國46%市場份額,擴張規模如此之大,那各地運營、收益情況是怎么樣的,對資金情況影響大不?

于德翔:具體的數據我可能說不太好,但整體的趨勢是,虧損在收窄,盈利在增強。如果能實現盈虧平衡,就表示在全國中有盈利的子公司也有虧損的子公司,至少說明不少城市開始賺錢了,肯定是新能源車多的城市比較賺錢。

80多家子公司不全是獨資的,很多是合資的,合作對象有的是政府企業,有的是產業鏈上的車企、電池企業,有的是行業領先的互聯網生態企業,一方面資金上能有合作,另一方面在資源方面也能夠互補。

NBD:你提到說子公司特來電未來要向充電網運營商轉變,即從設備商向運營商轉變,是不是意味著逐漸從制造業向服務業去轉變,從重資產到輕資產?那是不是對于運營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包括充電模塊故障多發、使用壽命縮短等問題頻繁出現,你怎么看?

于德翔:特來電未來是要從重資產轉向中資產,到最后順利過渡到輕資產的平臺運營型公司。簡單來說,重資產是完全持有自己的資產,中資產則是我和別人共同持有,是一種共建的模式,比如80多家子公司,有不少就是合資的;輕資產則是意味著逐漸從一個資產設備網的擁有型公司變成一個管理型公司,這樣可以做的更大。

往輕資產方向轉變的確會對運維有所考驗,這就決定技術路線必須通過模塊化結構來徹底解決產品升級換代和智能運營維護的問題。

NBD:關于向運營商轉變,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市場上存在著五花八門的充電樁APP,一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比如充電樁信息不準確、無法支持多種運營商等都使得用戶體驗效果不佳。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于德翔:我認為是靠時間去解決和改變,就像有的社交軟件一開始的用戶體驗也不是很好,需要和用戶體驗不斷融合并改善的過程。用戶的要求、習慣不全是對的,作為用戶體驗的APP,如何達到最佳的用戶體驗,保證真正需求得到滿足,而不是滿足偽需求,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問題。

NBD:不管怎么說,充電樁行業當前是在大浪淘沙,充電樁行業是進入了“大玩家”時代,特來電接下來會有對外收購或并購計劃嗎?

于德翔:如果真的要并購的話,那一定是要選擇質量好的充電樁產品,尤其是必須選和我們技術路線相同的,都是做充電網技術路線的,我們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單個充電樁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價值,因為它并不到我們的充電網上來,也形成不了規模化優勢,更做不了網絡上的削峰填谷、群管群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特銳德 特來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