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7 19:33:30
劉漢元表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2017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占據全球70%以上的份額,規模全球第一。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光伏產業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于美歐日韓,成為比肩高鐵的“國家名片”之一。
每經記者|謝宏辰 每經編輯|胥帥

11月16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進行了主旨演講。劉漢元表示,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本月初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及時召開,不僅起到了正本清源、厘清是非的重要作用,也極大鼓舞和凝聚了人心,有力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通威集團的產業布局以“農業+光伏”兩大產業為主,光伏是其近年來的重心。劉漢元指出,當前,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一半的煤炭在我國燃燒,推動我國能源革命已迫在眉睫。
劉漢元表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2017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占據全球70%以上的份額,規模全球第一。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光伏產業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于美歐日韓,成為比肩高鐵的“國家名片”之一。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7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5.13GW、34.54GW、53.06GW,逐年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130.25GW。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24.3GW,與2017年同期增幅基本持平。
雖然光伏裝機規模越來越大,但在劉漢元看來,目前行業仍面臨一定困難和問題,他指出,如非技術性因素推高光伏發電成本。
光伏行業非技術成本主要包括初始投資、土地租金、并網費用等,據業內人士透露,其中土地費用、融資成本和并網成本三部分尤為突出。
產業政策方面,11月2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座談會提出,2022年前,每年光伏發電規模相較此前210GW目標有所提高,并且每年會保證一定的裝機補貼。
針對行業發展,劉漢元給出幾大建議,應堅定推動我國能源革命,明確可再生能源方向;減免可再生能源稅費;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11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引起與會代表的熱烈反響。該次會上,劉漢元是10名參會發言的企業家代表之一。
16日論壇中,劉漢元再次談起其對當前民營經濟和經濟發展的一些看法。
劉漢元表示,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及時召開,不僅起到了正本清源、厘清是非的重要作用,也極大鼓舞和凝聚了人心,有力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劉漢元分析到,近四十年來,我國快速發展的歷程表明,M1(狹義貨幣)、M2(廣義貨幣)的適度高速增長對經濟的健康運行和快速發展是必要的前置條件。從2016年10月至今,貨幣供應收緊的狀況開始持續,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一直呈下降趨勢,并屢創新低。M1、M2增速持續減緩,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

劉漢元指出,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從1990年以來,廣義貨幣M2的增速絕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15%以上,同期的GDP也高速增長,如2001~2010年,M2增速保持在15%~20%之間,GDP維持10%左右的高增速。
其認為,雖然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但從我國及美國、歐洲的歷史數據看,M2的增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經濟的活躍程度,它和GDP的增長也呈明顯正相關。四十年來,我國快速發展的歷程,都表明M1、M2的適度高速增長對經濟的健康運行和快速發展是必要的前置條件。
劉漢元總結到:“充分尊重市場規律,遵循成功發展經驗,正視實體需求,理清問題的本源,及時調整貨幣政策,有利于實體經濟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資金,有效推動我國經濟適度快速高質量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