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6 11:40:37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步靜
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今日在成都舉行。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在論壇上表示,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過去的金融亂相中,從金融資本內部空轉,資金在金融和房地產之間唱“二人轉”轉向三個新的良性循環,即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金融與房地產的良性循環和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

在“展望2019年貨幣政策及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影響”的主題演講中,范劍平建議,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貨幣政策走向可歸結為三句話:在中國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以后,貨幣政策首先是穩貨幣、寬信用,還有定向支持。

范劍平介紹,中國企業、居民、政府的總債務占金融比重2016年為247%,這里面要說明,由于對政府隱性債務是低估的,企業是165%,由于很多企業實際上是政府辦的投資平臺公司,所以企業的杠桿率去掉的話應該是政府杠桿,可能比這個稍微低一點。居民的杠桿率也非常危險。所以這次去杠桿,政府、企業、居民杠桿率過高的都要降下來。

以下為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致辭全文:
非常榮幸今天來跟大家匯報一下,對2019中國的宏觀經濟和投資貨幣政策走向的個人心得體會。在中國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以后,2019年中國貨幣政策首先是穩貨幣、寬信用,還有定向支持。穩貨幣、寬信用、定向政策,應該是2019年中國貨幣政策的政策導向。
首先,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經濟戰略做了重大調整,就是在經濟方面追求的第一目標,由過去30多年追求高速增長為第一目標,現在轉向了高質量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過去的金融亂象,逐步從金融資本內部空轉、資金在金融和房地產之間唱二人轉,轉向三個新的良性循環。
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金融與房地產的良性循環和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要形成三個新的良性循環,首先面臨的就是金融高杠桿率,中國宏觀杠桿率過高的問題。
全世界金融業創造的增加值占全球GDP比重在4%左右,一個國家經濟發達,金融業發展這個比重稍微高一點,但最好不要超過6%。日本1990年這個比重達到6.9%,房地產業就崩塌,后面二十年零增長。美國在2001年這個比重達到了7.7%,當年金融危機到來金融大調整,為了刺激經濟把利率降低到最低,1%,刺激了房地產,有一些金融機構發放房地產次級貸款,把錢借給一些沒有能力買房的人。經濟恢復政策美國開始加息,次貸危機爆發。最初房價漲1%,金融業生產率獲得10%到20%,但是后來房價跌1%,金融業生產可能虧10%到20%。很多加杠桿過于激進的金融機構就資不抵債,雷曼兄弟也破產了。房地產次貸危機席卷全球。

日本、美國的教訓歷歷在目。中國金融業的增加值,2016年占中國GDP的8.4%,2017年占了7.9%,今年上半年仍然占7.8%。中國這么高的杠桿率,中國這次無論遇到什么麻煩,我們再靠貨幣寬松來拯救經濟,是沒有空間的。
黨中央早就提出我們金融要去杠桿。在這兒我介紹一下,中國企業、居民、政府的總債務占金融比重2016年為247%,這里面要說明,由于對政府隱性債務是低估的,企業是165%,由于很多企業實際上是政府辦的投資平臺公司,所以企業的杠桿率去掉的話應該是政府杠桿,可能比這個稍微低一點。居民的杠桿率也非常危險。所以這次去杠桿,政府、企業、居民杠桿率過高的都要降下來。
對于中國來講,這么高的杠桿率要想去,還不能夠貿然地去。廣義貨幣M2的增速過去長期高于民營企業的增速,從前20年年均增長16%左右下降到2017年僅增長8.1%。2017年,我們把M2的增速與民營企業的增速進行比較,2016年之前是16%,2017年是8.1%,今年10月末是8%。貨幣回歸穩健中心,但是我們還要把過去的貨幣存量盡量盤活,所以還要寬信貸,做各種貨幣政策工具。
但是,這個做法并不符合我們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市場化改革方向,所以一個金融去杠桿方案,如果要讓市場所接受,這個方案就必須堅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讓金融資源更多支持投資回報率高、效率好的企業。所以,下一步工作要在定向支持上做文章。

中國過去包括房地產、鋼鐵、水泥、工程機械這些行業的高速,更多受益于人口紅利。未來,中國要從舊動能轉向新動能。舊動能是什么?是低成本優勢。新動能是什么?是科技創新的優勢。所以要讓我們有限的金融資源為整個經濟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服務的話,資源應該更多配置到科技當中去,配置到效率更高的有發展前途的企業。這樣的工作現在很難通過間接融資的體系,銀行貸款很難滿足,將來也需要通過資本市場來解決。
下一步,我們的貨幣政策定向支持,就需要積極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成立一些有眼光的基金公司,按照發展前景,由他們來處理,該過濾的不良資產就折價處理掉。有前途的企業可能經過進一步由資本市場注入資金之后,會獲得更大發展。所以,我們在目前的情況下,維護穩定當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忘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整個貨幣政策未來更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如何定向支持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而這方面資本市場恐怕是獨一無二的,通過政府的扶持,但是更多是通過市場行為,讓社會的閑散資金投入到有前途的公司,并且獲得很好的回報。通過這樣一個良性循環才能從目前困境中走出來。
2019年,我們希望金融政策更多向培育新動能著力,謝謝大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