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首個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六年考:新安江為防污染拒絕180億投資 跨省界斷面水質達II類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4 18:53:01

九洲江、東江、灤河、渭河流域等多條大河流已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上下游協力共同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的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內首個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已走過6年。

1110日,第十六屆中國水論壇暨第二屆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召開。作為最早倡議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的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張梅穎在論壇上介紹,2012年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千島湖上游新安江流域正式實施,6年來,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上游水質為優,跨省界面地表水為II類,連年達到補償標準。

黃山市市長孔曉宏稱,上個月,皖浙兩省又正式續約,第三輪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九洲江、東江、灤河、渭河流域等多條大河流已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上下游協力共同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的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2012年起,在財政部、原環保部指導下,皖浙兩省開展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兩輪試點,每輪試點為期3年,涉及上游的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和下游的杭州市淳安縣。這是國內首次探索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孔曉宏說:“2012年至2017年,我們圓滿完成了兩輪試點任務,累計投入資金126億元,其中試點補助資金35.8億元。新安江流域總體水質為優并穩定向好,跨省界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千島湖湖體水質實現與上游來水同步改善。上個月,皖浙兩省又正式續約,第三輪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今年4月,由原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編制的《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績效評估報告(2012~2017)》通過專家評審。報告顯示,根據皖浙兩省聯合監測數據,2012~2017年,新安江上游流域總體水質為優,千島湖湖體水質總體穩定保持為類,營養狀態指數由中營養變為貧營養,與新安江上游水質變化趨勢保持一致。

在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中,我們把保護修復生態作為首要任務,著力構筑綠色生態屏障。孔曉宏說,突出工程措施,總投資30億元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控制性工程——月潭水庫即將竣工,完成新安江上游16條主要河道綜合整治,疏浚和治理河道12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0多平方公里。

同時,在防控產業污染方面,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堅決不上一個污染項目,累計關停淘汰企業170多家,整體搬遷90多家,拒絕污染項目180多個、投資規模達180億元,優化升級項目510多個,投入60億元打造供熱、脫鹽、治污三集中的循環經濟園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借鑒新安江模式,推動開展流域上下游保護治理和生態補償工作。

孔曉宏介紹,下一步將拓寬補償方式,推動從資金補償向綜合發展補償轉變,從單純輸血向綜合造血轉變。拓寬補償手段,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生態保護市場,探索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

綠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張梅穎介紹,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江綠水出新安,并帶動走上了新型工業化和生態旅游的綠色發展道路。以旅游業為導向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持,綠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生產總值連續跨上500億元、600億元兩個臺階,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大關,探索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有善有效轉化的路徑,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顯著提升。

實際上,除了安徽與浙江在新安江流域開展跨省生態補償外,很多省份都在積極推進生態補償機制。今年初,江西、湖北等地均發布了生態補償辦法。湖北省提出,到2020年,實現森林、水流、濕地、耕地、大氣、荒漠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生態區域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與政策全覆蓋,跨地區、跨流域補償試點示范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良性互動的多元化補償機制不斷完善,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88月,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肖渭明指出,目前推動了水權、碳排放權、排污權、碳匯交易等不同的生態補償辦法,現在一些省份之間的生態補償,比如廣東和江西、安徽和浙江之間的生態補償都在有序開展。通過生態補償,促進了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了生態保護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拓寬了農牧民收入的來源渠道,有效增加了生態產品和服務,實現了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有機統一。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傅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綠色發展形勢很緊迫,綠色發展確實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比如:出口茶葉對農藥殘留標準要求非常高,解決好土壤、水、化肥等問題后,出口的茶葉可以賣到每斤2000元,但是,達不到出口高標準的茶葉只能賣到300元。

傅濤認為,做好綠色發展,實現環保與經濟發展平衡,需要從制度上進行探索、設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安江 跨流域 生態補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