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8-11-14 16:13:11
統計發現,今年三季度頭部私募發行遇冷后,四季度出現蓄勢待發的跡象。隨著政策底和估值底的形成,多家知名私募正熱望交易轉暖。
隨著政策底和估值底出現,多家知名私募密集發行產品,“抄底”味道十足。
多渠道了解,今年四季度以來,高毅資產、觀富資產、東方港灣、林園投資、成泉資本等知名機構發行多頭策略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表態優化交易監管后,更有頭部量化私募推出高頻策略產品。

梳理發現,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是發行高峰期。上圖統計中,發行數據來源于三方平臺,發行數量統計中包括母產品的子號。
去年第四季度,高毅資產、景林資產、源樂晟、拾貝投資和泓澄投資發行量均在15只以上。今年1-6月份,高毅、景林和源樂晟的發行量依然較高,平均每季度仍在20只以上。
隨著A股行情持續震蕩,私募存續產品業績普遍不佳,今年三季度新產品發行遇冷,發行數量下滑較快。值得注意的是,發行節奏較穩定的知名私募為:保銀投資、和聚投資、觀富資產和重陽投資。
此前多家知名私募在10月得出“政策底+估值底”的判斷,公開表態加倉。
華爾街見聞發現,10月以來,但斌的東方港灣、詹凌蔚的觀富資產、“民間派”代表林園投資均發行了2只產品。其他新發產品的知名私募包括:高毅資產、成泉資本、景林資產。
發行產品的都是大型機構,且發行產品均為自主發行類別產品,而非投顧類產品。
在私募界,投顧產品中有較高的渠道管理人通道費,自主發行產品則無上述費用成本。這意味著,私募機構在艱難的市道里發行意志格外堅決。
莊濤的盤京投資在10月份發行了一只新產品,且已完成渠道資金募集,規模2.6億元,為近期募集規模較高的產品。
剛發行新產品的某頭部私募市場總監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市場普遍存在容易追漲殺跌思維,沒賺錢效應不愛參與,但我們非常好看中長期市場走勢。”
觀富資產表示,預計A股市場風格也將發生均值回歸式的轉換與擺動,主要基于三大理由:1)市場監管環境和宏觀政策的中周期轉變;2)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下行周期確定性到來;3)投資象限有一定概率由滯脹轉向衰退。
此外,知名量化私募——凱納資本新成立一只股票高頻策略產品。
證監會此前表態優化交易監管,包括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干預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監管轉向有利于股票高頻策略,股票交易更加活躍有利于該策略賺取收益。
此外,九坤投資、明汯投資、雙隆投資等頭部量化私募也發行了CTA和中性策略產品。
春江水暖,這些量化產品對于市場的交易熱度顯然有另類的期待。
華爾街見聞 孫建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