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7 19:48:55
11月7日,央行披露10月外匯儲備數據。數據顯示,10月末,外匯儲備為30530.98億美元,較上月減少339.27億美元。這是繼8月以來外匯儲備規模連續下降的第三個月。相較7月末,外匯儲備三個月內降了648.48億美元。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實習編輯|廖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月7日,央行披露10月外匯儲備數據。數據顯示,10月末,外匯儲備為30530.98億美元,較上月減少339.27億美元。這是繼8月以來外匯儲備規模連續下降的第三個月。相較7月末,外匯儲備三個月內降了648.48億美元。
從匯率估值方面來看,10月,美元指數保持整體上升態勢,月末收盤報97.1261,月內升幅為2.03%。在此情形下,非美元貨幣整體存在貶值壓力。10月,英鎊對美元跌2.03%,歐元對美元跌2.52%。整體看,匯率估值因素對外儲變動有負向貢獻。
從證券估值方面來看,10月,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降幅為0.21%,月末收盤報118.5313。從美元債券來看,債券估值因素對外匯儲備有負向貢獻。可見10月估值因素對外匯儲備變動影響較大。
從銀行結售匯方面來看,該項數據通常會在中旬正式公布,但從9月數據來看,當月結售匯逆差1202億元人民幣(等值176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1103億元人民幣。9月結售匯對當月外匯儲備構成負向影響。此外,截至9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4118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11474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售匯7356億元人民幣。
不過,近期的遠期結售匯簽約顯示,銀行遠期結售匯逆差收窄并轉為順差。8月份,遠期結售匯簽約逆差收窄至54億美元,9月份轉為順差3億美元。
對于10月外匯儲備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認為,10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全球貿易形勢、地緣政治局勢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美元指數上漲超過2%,主要國家資產價格出現調整。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下降。
王春英還透露,初步統計,10月銀行結售匯呈現約30億美元左右的小額逆差,較9月收窄80%以上,其中,個人凈購匯穩中有降,環比和同比均回落。
展望未來,王春英判斷,雖然外部環境仍有較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國經濟基本面穩健,具有較大韌性和應變能力,且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有利于跨境資金流動平穩運行的條件依然充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在波動中保持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