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6 20:20:22
李籟思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非常成功,在第一階段,人民幣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在下一階段,人民幣要成為全球投資貨幣、儲備貨幣。
每經記者|張懷水 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月6日,由中國銀行承辦的“共享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人民幣助推跨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主題論壇于進博會期間在上海舉行。
知名經濟學家、中國銀行(英國)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李籟思在論壇間隙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時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非常成功,在第一階段,人民幣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在下一階段,人民幣要成為全球投資貨幣、儲備貨幣。
李籟思曾擔任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的首席經濟顧問,是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IMF-世界銀行年會等重大國際金融會議上最受歡迎的演講嘉賓之一。他不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還對中國金融開放等話題非常熟悉。
2009年7月6日,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收到首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款項,標志著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起步;9年后的今天,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功能已經穩步增強,作為投資、儲備與計價貨幣的功能逐漸顯現。
記者注意到,目前人民幣上升為第六位官方儲備貨幣,越來越多的境外央行和儲備機構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持有人民幣規模快速增長。
在談及“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時,李籟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
NBD:人民幣跨境使用已有9年時間,2016年,IMF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五大外匯交易貨幣,您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何看法?
李籟思:一般認為,最大的挑戰還是備受期待的管理問題。就像在科技行業一樣,人們往往會過于高估在近期能夠達到的成就,而低估了更長期的可能性和機會。我們覺得就人民幣的國際化而言也是如此,我們對于人民幣國際化是非常樂觀的,像很多在倫敦的人一樣非常樂觀。
NBD:您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有哪些推動因素?
李籟思:我覺得就人民幣國際化而言有三點非常重要:地點、資金池以及推動因素。地點指的就是倫敦本身,因為倫敦有著人民幣國際化成功所有必要的基礎設施,這也得益于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在2013年一起建立的一些機制。而且2014年設立了清算機制,每一年的12月中國和英國一些主要的金融行業精英會參與年會,這些都是旨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中國還需要不斷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使得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者能夠在中國市場更自由地買進、賣出。
此外,中國還應當采取更多的措施,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在倫敦,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中國投資者,債券公司以及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和私募能夠提供更多的人民幣計價產品,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這些推動因素已經取得很多成就,但是依然還有進步的空間。
NBD:您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有何評價?您認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到了什么階段?
李籟思: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非常成功,第一階段主要是國際貿易結算貨幣,這點是非常好的。在倫敦,各位投資者非常關注中國的債券和股市,很多投資者希望能夠更多地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
我認為,下一步,人民幣要成為全球投資貨幣、儲備貨幣。中國目前正在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提高透明度是目前的重點。
NBD:中國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您認為“一帶一路”能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什么作用?
李籟思:“一帶一路”將中國與其周邊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是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推動力,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機會。我認為,倫敦能夠幫助“一帶一路”項目融資,尤其是在符合雙邊利益的背景下,更多地幫助私營部門融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